處決什葉派教士掀怒火 伊朗人燒沙地使館
(沙地阿拉伯‧利雅得3日綜合電)沙地阿拉伯當地週六宣佈已處決47名涉及恐怖主義罪行的囚犯,包括曾發動反政府示威的什葉派伊斯蘭教士尼姆爾,事件在什葉派國家掀起怒火,沙地駐伊朗大使館更被憤怒民眾縱火。
綜合外媒報導,處決犯之一的尼姆爾(56歲)被指是沙地東部省2011年爆發大規模示威的推手。尼姆爾的兄弟穆罕默德指出,家人對尼姆爾遭處決感震驚,家人會盡快為尼姆爾舉行葬禮。
尼姆爾被處決消息傳出后,當地大批什葉派穆斯林遊行至東部省首府蓋提夫,沿途高叫“沙地王室下台”口號。面對民情洶湧,沙地著名教士謝赫仍為政府辯護,稱處決囚犯是為阻止他們再度犯罪,強調做法符合伊斯蘭律法及保護沙地安全。
此外,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示威者向沙地大使館投擲燃燒彈,並且衝入大使館,還爬上屋頂亂撒紙張,后來被警察驅散。在伊朗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示威者在沙特領事館外縱火,高呼口號,扯下沙特國旗,以及擲爆竹,導致領事館部分範圍縱火焚燒。
伊朗官員週日表示,有40名鬧事分子被捕且身分已被鑑定,當局也將展開更多的逮捕行動。
強硬派揚言報復
伊朗外交部斥責沙地政府不負責任及魯莽,指沙地不僅支持恐怖活動及極端分子,還以高壓手段及處決壓制反對聲音,更稱沙地將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伊朗當局當天傳召了沙地駐德黑蘭大使館代辦,抗議沙地處決尼姆爾。強硬派伊朗革命衛隊也表示,沙地處決尼姆爾必會自食惡果,揚言將“嚴厲報復讓沙地政權垮台。”
沙地週六在首都利雅得、麥加省、麥地那省、東部省等地伏法的47人中,除1名埃及人和1名乍得人外,其余均為沙地人。他們被指違反了伊斯蘭教規、煽動教派間仇恨與暴力、破壞沙地國家安全與穩定,當中大多更參與了2003年至2006年間卡伊達組織策劃發動的襲擊事件。
什葉派國家齊抗議
于此同時,伊拉克總統阿巴迪所屬的什葉派達瓦黨黨魁阿卜杜勒薩邁德認為,沙地處決尼姆爾將嚴重影響沙地管治,沙地政府或因此倒台。他促請伊政府關閉剛重開的沙地大使館、驅逐沙地大使,並要求處決當地61名沙地囚犯。
伊拉克伊斯蘭最高委員會成員哈穆迪也指出,沙地的做法只會引爆各派衝突,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得益。
此外,巴林也有數十人手持尼姆爾的相片,在首都麥納麥西部的什葉派村莊示威,與保安部隊對峙,警方最后施放催淚彈驅散。也門“青年運動”武裝部隊指沙地在虛假審訊后處死一位神聖的戰士,是明目張膽地違反人權。
黎巴嫩極具影響力的最高什葉派伊斯蘭議會副議長卡巴蘭也指出,沙地犯下嚴重錯誤,稱處決囚犯是人道主義罪行,將為沙地帶來災難。黎巴嫩真主黨批評沙地處決尼姆爾的真正原因,是他為受壓人民爭取權利。
支持“語言強於子彈”
侄兒也因示威判釘十字架
被處決的56歲什葉派教士尼姆爾,是沙地著名異見者,常參與反政府示威,曾多次入獄。
2011年1月阿拉伯之春席捲西亞及北非后,一直不滿被政府邊緣化的什葉派民眾亦覷準這時機起來抗爭,敢言的尼姆爾就在這場反政府示威運動中站在最前線,結果被當局拘捕判死。
2011年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在東部省爆發,該省是重要產油區,也是什葉派民眾聚居之地,他們一直不滿遭掌權的遜尼派王室邊緣化。
在當地深受年輕人及低下階層歡迎的尼姆爾,便是這場示威的主要參與者。他在2011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呼籲勿以暴力抗爭,他說自己支持“以言語怒吼反對政府,而非以武器。以言語作武器比子彈更強,因當局會在武器戰鬥中得益”。
不過,他翌年被警方拘捕,此后觸發民眾連日示威要求釋放他。2013年他被檢控當局要求判處斬首及釘十字架刑罰。
尼姆爾的21歲侄兒尼米爾也因參與反政府示威于2012年被捕,他當時只有17歲,去年被判斬首及釘十字架。
沙地“反恐戰爭”暗除異己
沙地近期屢有“反恐搞作”,除了被指藉處決“恐怖分子”之名剷除異己,對外也高調向恐怖主義宣戰,包括在上月初牽頭成立34國反恐聯盟,聲稱要掃除“伊斯蘭國”(IS)這類“病態極端伊斯蘭主義”。
不過,有輿論指沙地過去數十年一直是IS等極端組織的支援國,其“反恐聯盟”可能只是虛有其表、暗藏陰謀的“紙牌屋”,真正意圖還是在于抗衡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勢力在區內擴張。
總部設于俄羅斯莫斯科的《新東方瞭望》雜誌文章形容,沙地的反恐聯盟“實際上是為掩飾更多恐怖主義的煙幕”。
文章稱,數十年來都有文件證據,顯示沙地是西方資金、武器等支援流向極端分子僱佣兵的主要樞紐,亦是輸出提倡政教合一國家政體“沙特瓦哈比主義”的源頭,這種主義被指容易催生恐怖分子。
美國《赫芬頓郵報》上周一亦刊出文章,指出沙地的反恐聯盟成員國不乏窮國,實力成疑。在美國因安全考慮與伊朗關係回暖之際,沙地于是決定自建“西亞版的北約”以抗衡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