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權:反正死的是別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甄子權:反正死的是別人

開課在即,有家長發現一些小學一年級的課本,破爛到不像話,似“出土文物”。



這件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首先,愛護公物是反射社會文明度的其中一個指標。政壇有政棍,路上有惡霸。有什么樣的鳥人,就有什么樣的鳥事。

雙失的家庭和學校教育,教不好小朋友好好珍惜課本;不愛惜公物的人,不會懂得尊重他人。



大馬人愛去日本,日本人有禮,環境整潔,正是因為人家有一份多為他人著想的心,習以為常,轉化成為文化和身分的優勢,讓人每見識一回就更深入尊重一層。

這種深入根部的文明度,沒有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是辦不來的。我們的小學生課本爛到不像話,不是因為學生太用功,而是家庭和學校教育不用功。

其次,借和還之間,誰最該受檢驗?小朋友的認知需要被檢驗,校方的行為守則更應該受到檢驗。

“破窗效應”告訴我們什么?一個大樓有玻璃窗被人打破了,不修補,別人有樣學樣,以為大樓沒人管,于是把其他玻璃窗也打破了。

校方有準則要守,確保課本的完整性,淘汰掉殘缺不全的,這裡頭傳承的不僅僅是課本,而是責任。沒有責任感,就沒有文明度。

最害怕的世代

最后,整起事件的“終極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它在人心中,可能會種出最糟糕的一顆惡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反正死的是別人。

反正東西不是我的,反正倒霉的是別人……這是我們最厭惡的政治風氣,也是我們看著下一代“被教育”的過程中,最害怕出現的“被複製”的世代。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