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微小一举多得
华小长期面对的大小问题,每年总会周期性浮上台面,就像风湿症,逢刮风下雨便发作,让华社人士伤脑筋。新学年开学,其中一个风湿症又覆发,那就是微型华小的学生来源问题。每年都如此──有些微小面对“零”新生窘境,有些情况好点的会有一两位新生。
微小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它们立校时,都有一定人数的学生,及至后来人数日降,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校方和华教人士早该预估它们的未来,及早为它们筹谋。
多位于偏僻郊区
微小大多位于偏僻郊区, 以前多是劳力阶层人士的子女就读,后来居民纷纷搬离这些地区,以致有关地区人口减少,学校也没了新生来源。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微小没落也是大势所趋,问题在于,华教人士和政府有没有为微小注入新的生命力。
教育部在《2013-2025 年教育大蓝图》中,把搬迁微型学校列为其中一项解决微型学校问题的建议,但至今都只是空雷不雨,搬迁计划没有眉目。
不少微小已经处于苟延残喘的情况,不只没有新生,连教职员都不愿意去那儿履职。
制方案协助迁校
微小散布在偏僻郊区,从教育角度来说,确实是浪费资源;而且要教育部继续调派教职人员去维持一所微小,也不符合经济和教育效益;搬迁计划是目前所见,延续微小生命的最有效方法。政府应尽快采取行动,让这些学校迁至人口密集地区,满足当地对华小的需要,缓和城市华小的拥挤,一举多得。
政府既在大蓝图中认同迁校方式,那就别空雷不雨。华教人士和马华公会必须敦促政府,尽快制定完善和透明的迁校机制,包括寻找校地和拨款,甚至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让微型华小迁至适当地点,重获新生。当然,如果微小搬走了,在过渡期间,有关单位也须妥善安顿在原址就读的零星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