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建成:让温同学、陈同学转校吧!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植建成:让温同学、陈同学转校吧!

新学年开始,媒体聚焦在学生开学典礼。大部分学校,人数都爆满,但有两名华小生,特别被报导,因为这两人,可能是全马最孤单两名学生。



这两名学童,分别来自两所学校。温同学就读了霹雳外岛小渔村一所华小,岛上只有二三十人,他是一年级唯一新生;另一人则是来自雪州福隆港华小,是四年级旧生陈同学。两人都是学校唯一学生,每天就对着三四位老师、校长,或是校工。

你会愿意让自己孩子,在微型华小上课吗?如果愿意,那以下就是他写照:每天一大早到校后,除了老师,他没有其他说话对像。上课时,他必须全神贯注,因为他是老师视线唯一对象,只要发呆超过5秒,就会被发现。

放学后,就算有空余时间,他也没玩乐对象。他不会有打羽球或踢足球的玩伴,无法和队友一尝艰苦奋斗、胜利喜悦;所谓合作、分享、胜利只是一些空洞概念,他甚至连被坏同学欺负机会都没有,当然也不会建立正义、公平、谅解情感。



由于他是校里唯一学生,每当拿当成绩单时,他是第一名,也是最后一名,什么叫竞争,他并不知道。除此之外,他也不知道“班长”和“风纪股长”之间差别,他也不能体会什么是运动会、恳亲会、义卖会意义。他甚至连“排队”是什么都无法体会,当老师说“排队时,同学们不要争先恐后。”他可能会问:“老师,什么叫做争先恐后?”

学校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座静寍禅修寺,也像一座没有铁窗的牢狱,囚禁了他和同学交友、谈话、玩乐自由,长大后,也许他只擅长独处,并排斥群聚。所以,当陈同学被记者追问,上课有什么感想时,他只答了一个字:“闷”,那是一颗被门关起来心。

让微型小学自然汰换

在开明国家,政府不允许太小型学校存在,毕竟那不符经济效益,老师比学生多,校地资源只服务几个人,太浪费了,政府会补贴家长交通费或宿舍费,把孩子送去较大型学校。更重要是,政府希望学生身心灵能全面发展,完整地学习。

在大马,政府对华小潜规则,就是不增建,只能以一间(旧)换一间(新)。由于政府闭塞和不开明,造成了华小董事部消极对抗教育部,把学生当成筹码,硬要留下学生,在“在一间也不能少”情意结之下,造成许多乡区华小已然扭曲发展了。上述温同学,就是董事部以“补贴”为名,让一个原本住吉隆坡清贫外婆,以减轻家庭负担为名,把孙儿送来了一个没落海岛。

当“建一所新学校”成了政府选举政略,民间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心清目明,让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本”原则,这里“人”,不是指家长、老师、校长、董事部、教育部,而是学生本身。让学生回归到一个“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群体社会吧,让微型小学自然汰换,至于不文明教育政策,选民可能两三年后,也会成功换掉了。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