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建成:讓溫同學、陳同學轉校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植建成:讓溫同學、陳同學轉校吧!

新學年開始,媒體聚焦在學生開學典禮。大部分學校,人數都爆滿,但有兩名華小生,特別被報導,因為這兩人,可能是全馬最孤單兩名學生。



這兩名學童,分別來自兩所學校。溫同學就讀了霹靂外島小漁村一所華小,島上只有二三十人,他是一年級唯一新生;另一人則是來自雪州福隆港華小,是四年級舊生陳同學。兩人都是學校唯一學生,每天就對著三四位老師、校長,或是校工。

你會願意讓自己孩子,在微型華小上課嗎?如果願意,那以下就是他寫照:每天一大早到校后,除了老師,他沒有其他說話對像。上課時,他必須全神貫注,因為他是老師視線唯一對象,只要發呆超過5秒,就會被發現。

放學后,就算有空余時間,他也沒玩樂對象。他不會有打羽球或踢足球的玩伴,無法和隊友一嚐艱苦奮鬥、勝利喜悅;所謂合作、分享、勝利只是一些空洞概念,他甚至連被壞同學欺負機會都沒有,當然也不會建立正義、公平、諒解情感。



由于他是校裡唯一學生,每當拿當成績單時,他是第一名,也是最后一名,什么叫競爭,他並不知道。除此之外,他也不知道“班長”和“風紀股長”之間差別,他也不能體會什么是運動會、懇親會、義賣會意義。他甚至連“排隊”是什么都無法體會,當老師說“排隊時,同學們不要爭先恐后。”他可能會問:“老師,什么叫做爭先恐后?”

學校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座靜寍禪修寺,也像一座沒有鐵窗的牢獄,囚禁了他和同學交友、談話、玩樂自由,長大后,也許他只擅長獨處,並排斥群聚。所以,當陳同學被記者追問,上課有什么感想時,他只答了一個字:“悶”,那是一顆被門關起來心。

讓微型小學自然汰換

在開明國家,政府不允許太小型學校存在,畢竟那不符經濟效益,老師比學生多,校地資源只服務幾個人,太浪費了,政府會補貼家長交通費或宿舍費,把孩子送去較大型學校。更重要是,政府希望學生身心靈能全面發展,完整地學習。

在大馬,政府對華小潛規則,就是不增建,只能以一間(舊)換一間(新)。由于政府閉塞和不開明,造成了華小董事部消極對抗教育部,把學生當成籌碼,硬要留下學生,在“在一間也不能少”情意結之下,造成許多鄉區華小已然扭曲發展了。上述溫同學,就是董事部以“補貼”為名,讓一個原本住吉隆坡清貧外婆,以減輕家庭負擔為名,把孫兒送來了一個沒落海島。

當“建一所新學校”成了政府選舉政略,民間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心清目明,讓教育回歸到“以人為本”原則,這裡“人”,不是指家長、老師、校長、董事部、教育部,而是學生本身。讓學生回歸到一個“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群體社會吧,讓微型小學自然汰換,至于不文明教育政策,選民可能兩三年后,也會成功換掉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