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教卻沒人要學 傳統布袋戲漸沒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有人要教卻沒人要學 傳統布袋戲漸沒落

陳學智為布袋戲劇情打鼓配樂,樂在其中。
陳學智為布袋戲劇情打鼓配樂,樂在其中。

報導/攝影:林健海
(新山8日訊)傳統的酬神布袋戲雖不至于失傳,但隨著時代改變,欣賞的觀眾逐漸凋零,也沒有年輕人要學,難保走向沒落一天。



來自峇株巴轄的《新藝聲劇團》的4名成員,即安娜(63歲)、魏雅菊(50歲)、許俊華(66歲)及陳學智(64歲),都是自小對布袋戲有顆好奇的心,內心也有著站在台上表演的欲望,他們都是被長輩帶著看戲后,從此走入戲劇這一行。

他們說,戲劇這一行,尤其布袋戲,只要3到4個人就能成行,它是屬于小班,不像一般大戲少則要10人才能表演,因此,他們現在都以小班布袋戲為主。

彼此提醒培養默契



其中,安娜指出,以往他們都會以劇本來排戲,但現在由于時代進步,已經沒有所謂的劇本,他們就是想好了一個故事,就馬上用嘴巴說故事的方式告訴團友,所負責的故事內容,現場就要馬上記起來。

許俊華說,有時自己忘了劇情內容,還要團友告訴他,最后演變成彼此都會幫對方記劇情。

“我們最后變成有時她忘記對白,她會問我,我要講什么啊,我就會告訴她,你要講這句對白。”

他們說,在如此過程中,就培養起了彼此的默契。

對于布袋戲前景,他們都說有心要教,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卻沒有耐心,學了3天都不再學。

“我們不怕它失傳,東西本來是在那裡,不會不見,我們是想教,但是也要有人要學才行。”

他們都無奈地異口同聲說,現在的電視及網絡的出現,觀眾都不再守住戲台。

主神保佑逢凶化吉

戲班都有師傅及左右手的保護,團員即使出事,一般上都會逢凶化吉。

許俊華透露,戲班都有個師傅就是“田都元帥”,也就是戲班的主神,另一個左右手則為“紅孩兒”。

他說,新山福建會館(福建大社)今年慶祝洪仙大帝寶誕聘請該團在柔佛古廟呈演酬神布袋戲,他們請來左右手“紅孩兒”,藉此保佑他們這次演出順利外,也希望團員出入平安。

“以前的傳說,就是要答謝神恩,就要請紅孩兒下去廟裡,這次我們一樣,請新山福建會館會長拿督曾德發,請紅孩兒下去廟裡,答謝神恩。”

他也透露,讓那些膝下無子的夫婦,也可來拜紅孩兒,以求早生貴子。

“那些家庭有小孩慢開口講話、小孩不聽話或是沒膽量的,都可以來拜。”

等有緣人出現
★安娜(63歲,新藝聲劇團團員)

我在這行30年了,我十多歲時,自己跟著朋友去路邊看大戲,那裡有戲台我就跟著去,因此認識很多朋友。后來,這些朋友就介紹我到戲班,我就開始了我的唱戲生涯。

我不認為這一行會失傳,這個東西只是沒人學,東西還是存在,只有等有緣人出現,就還是有發揚光大的時候。

特別用心去學
★魏雅菊(50歲,新藝聲劇團團員)

我很喜歡唱戲,我姐姐帶我去看戲后,我整個人就很著迷,回到家就拿著被子當戲服表演。

我很喜歡站在戲台唱戲,我在學唱戲時,都會要求自己馬上把它學會,我因為沒讀書,因此,在唱戲方面,特別用心去學。

如果發現有團員有事沒來,我都會和導演說,給我唱戲,因我太喜歡唱戲了。我希望,可以一直唱到不能唱為止。

唱戲要有耐心
★許俊華(46歲,新藝聲劇團團員)

感謝我表姑林小燕帶我進戲班,我跟著她邊學邊唱。

如今入行已30年,我們戲班都是一家人,就算平時有口角,但講了以后,就沒隔夜仇。

現在的年輕人沒耐心,學唱戲幾乎要一整天在戲台,如果你要現在的人一整天站在台上,她寧願去工廠上班,下班后還有時間和朋友出去,我們就不可能,要很有耐心。

唱戲是一門好的藝術,我希望它能被傳承。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