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張曉真
(吉隆坡10日訊)雖有報導指大學生窮得沒錢吃飯,唯此景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學生確實經濟拮据,但在懂得理財、省吃儉用和兼職賺外快的情況下,在籍大學生仍有錢消遣,且不至于淪落到沒錢吃飯的窘境。
馬大學生會署理主席兼馬大新青年主席鄭偉倫說,馬大確實曾發生學生沒錢吃飯而暈倒事件,但這只是特別的個案,並非所有學生都處于這種狀態。
他對于國內四分之三的大專生沒錢吃飯,被迫挨餓一事的民調結果有所保留,並認為“大多數學生確實生活拮据”的說法更能反映現況。
政府大學學生較樸素
“其實也不至于沒錢吃飯,大學生確實生活困苦,因此有學生選擇兼職應付基本的生活開銷。”
鄭偉倫就“貸學金扣除學雜費后所剩無幾,大學生沒錢吃飯”事宜,今日接受《中國報》電訪時,如是指出。
他以華裔大學生為例,每10名學生就有2名兼職賺取額外收入,不過,有者是家境欠佳,兼職能減輕生活開銷;有者則不想動用家人的經濟支援,因此自力更生賺取額外收入,追求更好的物質享受。
“一些學生會追求物質上的享受,特別是電子科技產品,例如智能手機,其他方面如電腦、衣著、服飾則沒太多要求。
“依我觀察,政府大學的學生穿著樸素,加上校方有衣著守則,學生穿著端莊體面即可,反觀私立院校,或許就比較多學生講究衣著打扮和品味。”
有多餘時間兼職賺外快
鄭偉倫說,儘管該組織沒正式統計學生賺外快的數量和目的,但據他了解,學生都有多余的時間賺外快,兼職職業包括週末當產品推銷員、定時教補習、市場行銷調查員等。
“若當推銷員,每天收入是80至100令吉;一些同學也教外籍生或小學生補習,教小學生可有30令吉收入;有者也幫某品牌公司收集競爭對手的產品資料等。
“在經濟壓力下,一些大學生生活很節儉,盡量減少消遣,例如減少參與朋友聚會,若要吃好點的,學生會先省吃儉用,直到考試完畢后再吃好的料理慶祝一番。”
他也說,飲食確實是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學生在選餐方面會選擇經濟飯菜。
另外,綜合其他學生看法,也有一些特殊情況顯示,一些從商的家長生意周轉不靈,需要動用學生貸學金渡過生意難關,以致學生生活更艱難,不過這種情況較少。
看戲、唱K、買衣服
多數學生仍有錢消遣
儘管有報導揭露部分有貸學金的大學生沒錢吃飯,但也有一些善于理財的大學生和大專生,在經濟壓力下依然“吃、喝、玩、樂”,偶爾還能把錢花在吃好的料理、看戲、唱K、買衣服等,但這等消費不足以讓他們陷入沒錢吃飯的窘境。
買名牌服飾犒賞自己
縱觀有貸學金的政府大學和私立大專生的生活習慣,學生幾乎擁有相同的消遣和消費方式,“不時”還會買名牌服飾犒賞自己。
根據一些在籍學生的說法,他的校園生活是平均每2個月與同學唱K一次、看戲則每月2至3次、在飲食方面,最高消費是一頓飯20至30令吉,值得一提的是,K歌房、戲院和特定餐館都推出“學生價”優惠,讓學生能以最低消費消遣減壓。
扣除學雜費,擁有貸學金的大學和大專生也會把錢花在交通費、購物廣場、幫同學慶生、租借體育場所運動、購買名牌運動配件等。
部分大學生和大專生,在校園生活的消遣個案
1.逛街購物--偶爾購買衣服、包包、化妝品、鞋子等服飾配件,大學生平均每2個月購物一次
2.看電影--以學生價戲票觀賞電影,大學生每月平均觀賞2至3次電影
3.唱KTV--業者推出學生優惠,大學生每2個月唱K一次或以上
4.吃好的料理--部分餐館推出學生餐點配套,大學生每月至少消費一次,特別是為同學慶生或出席朋友聚會
5.租借體育場所運動--例如大學生租借羽球場,一起分擔場所的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