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门.王修捷:浅论第二性(下篇)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六扇门.王修捷:浅论第二性(下篇)

关于西蒙波娃的生物化约论倾向,有许多值得谈论的点,她也试图在授精过程中,找到有利于女性主义的证据:



“这里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两种配子,任何一种都不可被看做是优于另一种的;它们一旦结合,便都会在受精卵中失去其个体性。有两种常见的假说(至少在基础生物学意义上)是明显错误的。第一种假说,即雌性被动说,已为新生命源于两种配子结合这一事实所推翻;生命的火花不是一方的专有财产。”

除此之外,“两种配子一旦结合,都会失去其个体性”这一段描述,试图从生物学论据里,淡化男女之间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色彩。这一段思维也可与《第二性》一书结言互为印证。

“我们在考察动物生命的进化程度时,发现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进化程度越高,个体性发育得就越充分。在最低级,生命只与物种整体的存活有关。在最高级,生命通过特定个体寻求表现,同时也在完成群体的存活。在一些低等物种中,机体有可能完全缩减到只有生殖器官的程度。”



从这段描述之中,我们可以看见两种解读西蒙波娃《第二性》的角度(生物化约论及社会契约论),其实可以在存在主义的观点下被整合。生物的进化,程度越高,个体性发育则更充分。一块石头,无法分辨自为的存在与为他的存在,但人类身为高级生物则有这样的辨识能力,生命既“通过特定个体寻求表现”,“同时也在完成群体的存活。”

由以上引文可见,西蒙波娃《第二性》里种种对女体不友善的描述,实际上在述说著一种尚未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朝向“个体性发育”的方向而进行的。而通过特定个体寻求表现的同时,也必须完成群体的存活。

群体的存活,其基本特征便是建立有关社会的模式。这里并不打算深入讨论社会模式,但从生物化约论到社会契约论,这其中并无任何牴触。而个人一旦涉及他人(或群体),便开始出现主客体之别。在雄性与雌性之间,尚有其他主客关系。有关自己与他人,主体与客体,存在先于本质,或自由先于本质,恰好便是存在主义所探讨的核心。男性或女性,在朝向个体发育的途径中,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与其说是女性探讨或“争夺”第一性,不如说是探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抗争。

王修捷 - 讲师、音乐人、专栏作者。曾出版小说集《数人头》、《天瞳》、《白色矮围栅》、《秘密河流》等。作品曾得国内多项重要文学奖肯定。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