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跨越語言障礙 山區送暖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跨越語言障礙 山區送暖

山上的竹棚學校在地震中被毀,新的竹棚學校趕建中,以便學生可以在新學年,有新課室上課。
山上的竹棚學校在地震中被毀,新的竹棚學校趕建中,以便學生可以在新學年,有新課室上課。

報導、攝影:和碧君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里特7.8級地震,辛杜帕爾喬克縣是重災區;山河變色之后,物資的援助並不足夠,當地居民需要一技之長,賺取長遠的收入以維持生計。
有機耕種概念、生態旅游與民宿計劃,可以為這個重災區居民帶來生機與生計。

去年12月中,九名馬來西亞人與一名香港人,到距離加德滿都約5小時車程的辛杜帕爾喬克縣納拿坦(Narathan)村,為村民與孩子,送上禦寒用品、文具,並“開課”指導山區居民做堆肥,展開有機種植計劃,也教導村民做手工香皂與香枝。

他們把這一趟奇妙旅程,命名為“納拿坦幸福之旅”,這是細水長流的行程,大家期待此刻播下的生機種子能開花結果,成功改變山區居民的生活、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朝有機耕種方向發展



《親愛的小王子》一書,讓源慧蘭展開尼泊爾的奇妙旅程,並在納拿坦山區(Narathan)的土地上,教導當地的雪巴族做堆肥,讓村民在貧瘠的環境裡,進行有機耕種。

源慧蘭來自香港新界,從事大專教科書市場營運,業餘參與農社活動、學習做堆肥與有機種植;她在特殊因緣驅使下,決定到尼泊爾走一趟,到山區教做堆肥,希望藉這個小小的動作,讓山區居民在經歷2015年4月的里特7.8級強震后,通過有機農耕,看到更多生機。

她說,《親愛的小王子》這本書是尼泊爾行的助緣,看了作者康諾葛瑞南描寫尼泊爾一間孤兒院收留被拐騙兒童的故事后,她並沒有刻意要到尼泊爾走一趟。

“我在香港上農耕課,也沒有特別的理由。后來在社交媒體面子書,看到友人標籤了一個有關去尼泊爾山區計劃的資訊,我就去瞭解情況,知道當地真的需要人教做堆肥。真的很奇妙,之前的一連串事情,都是有關連的。”

源慧蘭透露,尼泊爾行的種子,是不知不覺中播下的。

她說,開始時,她不知道為何會去參與農務,原來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而且是一個特別任務──教尼泊爾山區居民做堆肥,這是一個有意義的義工活動。

“希望能在村民的心中播種,朝有機種植方向發展。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事,需要時間與跟進。”

她說,在納拿坦山區教做堆肥時,她心情是緊張的,整個過程中遇到很多無法預測的事。

“見到村民后,發現他們都很親切,雖然語言不通,但他們都認真學習、討論。”

源慧蘭(右3)在鄺文良(右4)協助翻譯之下,教導納拿坦村民如何做堆肥。
源慧蘭(右3)在鄺文良(右4)協助翻譯之下,教導納拿坦村民如何做堆肥。

樂觀信念重建在望

“物質的幫助,不及他們的信念!”

源慧蘭說,納拿坦村民都臉帶笑容,積極樂觀面對地震后的生活變化。

“我相信他們的生活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她說,尼泊爾山區在地震后的重建工作,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成果,但是,山區村民的心裡,對村子的重建保持樂觀態度,期待更美好的未來。

“他們的人生很樂觀,積極面對一切改變。”

源慧蘭說,若有機會,她希望能重返納拿坦山區,為當地村民提供有機農耕的指導。

物援非長遠計
傳授村民農改

「納拿坦幸福之旅」發起人鄺文良(38歲),來自吉隆坡甲洞,是一名「尼泊爾通」;在他穿針引線下,一行十人,分兩輛四輪驅動車,一路顛簸到山區……

鄺文良說,雖然大地震后,有不同組織到尼泊爾救災,但是,災后的重建工作最為棘手,尤其是山區學校、診所被震毀,當地政府卻沒提供適當的財務支援,導致重建工作被拖慢,影響學生的學習,更甭論村民的醫療福利。

他當年與尼泊爾山區女子迪爾古瑪麗的戀情,因為階級觀念,沒有修成正果,但前女友的一番話:“尼泊爾人的命運是無法改變的,如果可以,請你幫忙改變尼泊爾。”激發了鄺文良欲協助山區居民改變命運的念頭。

「納拿坦幸福之旅」成員,贈送禦寒用品及文具給山區孩童后,在學校前來張大合照。
「納拿坦幸福之旅」成員,贈送禦寒用品及文具給山區孩童后,在學校前來張大合照。

接受教育改變命運

他希望藉助各方面的力量,改善山區的教育,讓山區孩子都有機會受教育,讓教育改變村民的命運。

“我希望藉助大家的力量,在山區推廣有機耕種,讓村民自供自足之餘,也能將有機農作物外銷。同時,我們可以協助村民展開民宿計劃,吸引外國游客到來,做有機生態旅游。”

鄺文良說,游客到納拿坦村旅游,可以為當地居民帶來收入,使村民不再依靠現有的農耕,苦苦維持生計。

“有機農耕是一項長期計劃,現在我們教導村民做堆肥,未來要教村民如何養雞鴨,以有機循環方式務農。我們要推廣不殺生的概念,他們飼養的母雞、母鴨所產的蛋,可以讓村裡的孩子每天有蛋吃,補充營養需求。”

他說,提供物資協助山區村民不是長遠之計,因為這無法有效改善村民的生活,也會養成村民的惰性,不願意勞動賺取生活費。

“這是我的家”,一名雪巴族孩子,以顏色筆繪出心中的家。
“這是我的家”,一名雪巴族孩子,以顏色筆繪出心中的家。

幫小王子找個家

康諾葛瑞南(Conor Grennan)

2004年,康諾葛瑞南辭去“東西學院”的智庫團工作,用一年時間環游世界,首站來到尼泊爾,在尼泊爾的哥達瓦利村“小王子兒童之家”當義工。

“小王子兒童之家”收容的孩子不一定是孤兒,有些是被拐賣、遺棄在加德滿都的孩子。

葛瑞南曾多次往返尼泊爾,並創立“尼泊爾下一代”(NGN)非營利組織,致力讓內戰過后遭拐賣的兒童與家人團聚;過后,他將這段歷程寫成《親愛的小王子》一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