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童玩今时消失 木陀螺影都不见
独家报导/摄影:谢球
(金宝12日讯)还记得什么是陀螺吗?
盛行于50年代至70年代的陀螺,是众多童玩中颇受欢迎的其中一种,在大街小巷,尤其是乡区,更是随处可见。
在那些年玩陀螺的,都是年龄介于五岁至10余岁的小朋友居多,而且玩陀螺的除了华裔儿外,也包括印裔和巫裔儿童。
据当时民间说词;喜欢玩陀螺的小朋友都是男孩子,如果发现有女孩子玩陀螺,大家就会说她是“男人婆”。
在物资匮乏年代,若小朋友想玩陀螺,便会结伴寻找适合的树木,将树木砍回家,自行制造陀螺。
据了解,那时候的孩子大多数喜欢用番石榴树做材料,因番石榴木制作的陀螺会较坚实,一旦在他人“斗”陀螺时输了,陀螺也不至于被对手的陀螺钉到破了。
随处可设战场玩意
陀螺是当年时代经济、简单,而且随处都可以设战场的玩意。参与的人数,从2个至数十个都可。
所谓的陀螺战场,便是在沙地上划上一个大圆圈,大家将陀螺打到圆圈里头,看它转动的时间是长或短来决胜负,而转动时间最长的,便是最后胜出者。
有些小朋友将陀螺打进圆圈时,口里总喜欢唸唸有词,其中包括会唸著:“祝打落个莲藕塘,嗡”,以助长自己的声势。
陀螺是从50年代一直吹盛行到70年代,可是到了80年代已开始逐渐式微,然而来到今天,几乎已不知去向了。
中国制造智慧陀螺取代
传统陀螺已停产,由中国制造的智慧陀螺取而代之!
邮政局街PASARAYA ECON东主陈美丽受访透露,现已没有制造商生产传统陀螺了,但到了2000年初,另类陀螺诞生了,这种陀螺的外形与吉兰丹州马来人玩的陀螺有点相似。
她说,这种陀螺不是用绳子缠绕陀螺而发动的,它是用一条短短的塑胶带穿进陀螺的一个洞孔启动陀螺转动的。
“这种新陀螺都是中国制造的,价钱不贵,每个只卖2令吉多起到数令吉之间。”
她说,这种陀螺没有尖锐的铁钉,不会伤到人,而传统陀螺都有一枝尖锐的铁钉,玩时一不小心就会受伤。
她说,从50年代至70年代,传统陀螺在童玩玩意中,占了非常重要地位,到处可见小朋友在玩陀螺。只是到了70年代,传统陀螺逐渐失踪,没再看到小朋友玩了。
“发展至今,孩子爱玩陀螺的疯狂程度已大为逊色。以前智慧陀螺是有战斗盘附带一起的,售价比较高,但现在经济不好,已没附战斗盘了,价格也降低了。”
她说,现在人们也有“斗”陀螺,不过已没有放进战斗盘里,只放在地面上“斗”。
马国栋:销路大不如前
新街场季林精品店东主马国栋受访指出,选购智慧陀螺的人士包括华裔和巫裔,尤其在过去的圣诞节和新年,有许多小朋友购作赠送好友。
不过,他说,最近智慧陀螺的销路大不如前。现在售卖的智慧陀螺很少附带战斗盘,一般是将陀螺放在地上进行战斗。
他补充,1个战斗盘的价格介于逾5令吉至逾10令吉不等。
他说,这些智慧陀螺中,有6个包装成一套的,售价12令吉多,如果要拆散卖,则是每个约2令吉多。
戴师群:用番石榴木自制
金宝华隆村委会秘书戴师群(76岁)说,他从10岁左右开始就喜欢玩陀螺。
他说,那个时候的童玩,大部分都是自已研制的。那时候的孩子,都很喜欢玩陀螺,也喜欢自制陀螺。
他说,当时一般爱用番石榴木做材料。开始将木材斩成一小段,然后用刀砍切成陀螺的雏形,再用玻璃、小刀刮滑及钉上铁钉,就可以玩了。
“当时,孩子们都是三五成群地一起玩,大家先划一个大圆圈,再将各自的陀螺打到圆圈;强力抛打而下的陀螺当然会获胜,弱势的会输。”
他说,输了的人到最后当然是难逃被胜出的一方惩罚;胜方会向输了的那方施以“钉锄刑”,即输方须蹲在地方按著自己的陀螺,让胜方用陀螺铁钉处“锄”其陀螺,若输方的陀螺木质不够坚实,就会被“锄”破成两半或破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