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北‧制作修补样样精 书包行业三代相传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今日柔北‧制作修补样样精 书包行业三代相传

现已转型改做进口书包专卖生意的杨瑞珊,与书包有着一份难割难舍的深厚感情。
现已转型改做进口书包专卖生意的杨瑞珊,与书包有着一份难割难舍的深厚感情。

报导:刘福来
(麻坡13日讯)老店铺祖传三代以书包为业。



无论制作书包、缝纫修补,样样精通,为本地少见,甚至是硕果仅存的老行业。

老店经历的风霜和岁月,必须从88年前说起,至今屹立不摇,更是众多老行业中的一个“古老”的传奇。

《中国报》找到了目前半退休中的振川书包专卖店第二代传人杨瑞珊(76岁)接受采访。



他娓娓道来表示,该店的故事,必须从他父亲杨彬渠于1927年创业开始。

杨瑞珊说,父亲早期从中国潮州南来讨生活,先是在新加坡皮革店当学徒,后来才到麻坡打拼和创业,并一直到1972年才退休。

建立自己品牌

“我是在32岁那年才接手管理店铺业务,近年才传至他儿子杨志辉,算一算老店已经经历了三代。”

他指出,早期老店只是售卖裤带和皮包,及帮人修补书包维生。

“后来,从维修书包拆解中,掌握对结构和制作的了解,从而胆粗粗的尝试生产,慢慢的制做出属于个人品味的书包,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书包‘品牌’。”

他说,早期从原料订购到制做及成品,都须要大量的劳力,甚至全部家人都全情投入,亲力亲为!而当年全盛时期,店里还聘请了4个员工。

“制成品除了供应自己的门市外,也兼作起批发生意,所有制做的书包,甚至畅销到新山、马六甲和笨珍。”

他透露,后来因为本地制做,成本越来越贵,反之由中国入口的货品却很便宜,于是在同业无法竞争的情况下,1990年后老店毅然结束了生产,转型改做进口贸易。

“而进口的书包工艺不但精良,价格便宜,款式也多,给了顾客更多的选择机会。”

经历八十多年有许多古董

老店经历80多年风雨,遗留下许多珍藏的古董。

这些古董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转变而退役,反而历久不衰,一些延续至今的器具,甚至被视为店庄里少有的传家之宝。

杨瑞珊透露,早期店里用来裁剪皮革的剪刀,多由德国生产,后来由于本地皮革工厂逐渐减少,类似工具也不再能够找到,而该店里尚存的两把这类剪刀,也变得稀有和珍贵。

“不仅如此,老店里的针车、夹纽器、油斗、钉洞锥等,至少也都有80多年,而目前也仍旧还被使用。”

而杨瑞珊认为,更为珍贵的是他父亲当年所留下的一些手绘制图,及记录簿,内里记录的都是从以前到现在的书包、枪套和子弹袋制做雏形和资料,可说是一件难得的传家之宝。

仅存枪套专卖店

二战期间接触枪套制做,历史演进至今,老店成本地目前硕果仅存的枪套专卖店。

杨瑞珊说,二战期间由于军备的需要,他们从中学会了制做枪套和子弹袋。

“战后,1948年英殖民政府,由于受到马共的威胁,军需和枪枝武器开始下放,分配给当时维持地方社会治安的巡逻队;为此,我们开始接到大量的订单,从而开始生活才渐渐转好。”

他透露,当年的枪套和子弹袋,多是采用真正的牛皮制成,原料还是从印度的加尔格达订购;而近代制做,才慢慢由其他原料取代。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