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北‧製作修補樣樣精 書包行業三代相傳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柔北‧製作修補樣樣精 書包行業三代相傳

現已轉型改做進口書包專賣生意的楊瑞珊,與書包有著一份難割難捨的深厚感情。
現已轉型改做進口書包專賣生意的楊瑞珊,與書包有著一份難割難捨的深厚感情。

報導:劉福來
(麻坡13日訊)老店鋪祖傳三代以書包為業。



無論製作書包、縫紉修補,樣樣精通,為本地少見,甚至是碩果僅存的老行業。

老店經歷的風霜和歲月,必須從88年前說起,至今屹立不搖,更是眾多老行業中的一個“古老”的傳奇。

《中國報》找到了目前半退休中的振川書包專賣店第二代傳人楊瑞珊(76歲)接受採訪。



他娓娓道來表示,該店的故事,必須從他父親楊彬渠于1927年創業開始。

楊瑞珊說,父親早期從中國潮州南來討生活,先是在新加坡皮革店當學徒,后來才到麻坡打拼和創業,並一直到1972年才退休。

建立自己品牌

“我是在32歲那年才接手管理店鋪業務,近年才傳至他兒子楊志輝,算一算老店已經經歷了三代。”

他指出,早期老店只是售賣褲帶和皮包,及幫人修補書包維生。

“后來,從維修書包拆解中,掌握對結構和製作的瞭解,從而膽粗粗的嘗試生產,慢慢的製做出屬于個人品味的書包,並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書包‘品牌’。”

他說,早期從原料訂購到製做及成品,都須要大量的勞力,甚至全部家人都全情投入,親力親為!而當年全盛時期,店里還聘請了4個員工。

“製成品除了供應自己的門市外,也兼作起批發生意,所有製做的書包,甚至暢銷到新山、馬六甲和笨珍。”

他透露,后來因為本地製做,成本越來越貴,反之由中國入口的貨品卻很便宜,于是在同業無法競爭的情況下,1990年后老店毅然結束了生產,轉型改做進口貿易。

“而進口的書包工藝不但精良,價格便宜,款式也多,給了顧客更多的選擇機會。”

經歷八十多年有許多古董

老店經歷80多年風雨,遺留下許多珍藏的古董。

這些古董並沒有隨著時代的轉變而退役,反而歷久不衰,一些延續至今的器具,甚至被視為店莊里少有的傳家之寶。

楊瑞珊透露,早期店里用來裁剪皮革的剪刀,多由德國生產,后來由于本地皮革工廠逐漸減少,類似工具也不再能夠找到,而該店里尚存的兩把這類剪刀,也變得稀有和珍貴。

“不僅如此,老店里的針車、夾紐器、油斗、釘洞錐等,至少也都有80多年,而目前也仍舊還被使用。”

而楊瑞珊認為,更為珍貴的是他父親當年所留下的一些手繪製圖,及記錄簿,內里記錄的都是從以前到現在的書包、槍套和子彈袋製做雛形和資料,可說是一件難得的傳家之寶。

僅存槍套專賣店

二戰期間接觸槍套製做,歷史演進至今,老店成本地目前碩果僅存的槍套專賣店。

楊瑞珊說,二戰期間由于軍備的需要,他們從中學會了製做槍套和子彈袋。

“戰后,1948年英殖民政府,由于受到馬共的威脅,軍需和槍枝武器開始下放,分配給當時維持地方社會治安的巡邏隊;為此,我們開始接到大量的訂單,從而開始生活才漸漸轉好。”

他透露,當年的槍套和子彈袋,多是採用真正的牛皮製成,原料還是從印度的加爾格達訂購;而近代製做,才慢慢由其他原料取代。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