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新经济政策被排斥 与中建交赢回华人心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推行新经济政策被排斥 与中建交赢回华人心

敦拉萨(右)和毛泽东1974年于北京会面,商谈建交事宜。(档案照)
敦拉萨(右)和毛泽东1974年于北京会面,商谈建交事宜。(档案照)

(吉隆坡15日讯)第2任首相兼国家发展之父敦拉萨推行新经济政策之初,曾惨遭华人排斥,他当时兵行险著,大胆与中国建交,成功赢得华人心。



Astro Prima电视台昨晚配合敦拉萨逝世40周年播出纪念特辑,内阁前资深部长丹斯里拉菲达受访时透露,当时她们深入乡区甘榜,为民众解释新经济政策,无奈仍有部分人想歪,认为这是政府趁机欲夺取华社权益,转交给巫裔。

马华元老丹斯里曾永森说,部分人误解敦拉萨不仅对华人不友善,甚至还反华。

成立国阵团结各族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说,其父敦拉萨推行的该政策旨在消除贫穷、减少各族经济鸿沟、启动社会改革工程以扩大经济蛋糕,深信这是个准确且公平的概念,而心存不满者纯粹不明白该政策的落实方式。

当时敦拉萨在1973年成立国阵团结各族,甚至在隔年全国大选的数个月前,做出一个高风险决定,即与中国建交。

曾为敦拉萨左右手的巫统元老东姑拉沙里指出,敦拉萨早于1971年,便令他率团秘密访华,让姑里震惊。

“当时我们未和中国有正式外交关系,况且那时我国反对共产党主义,反对中国援助马共。”

曾永森追忆,1974年访华建交时,逾千名大学生在机场欢迎大马外交团,大家热切感受到中国的友善。

拢略华社大选大胜

随着大马与中国建交,敦拉萨成功拢略华社,国阵在2个月后的全国大选获得大胜。

纳吉说,父亲提出与中国建交之初曾遭巫统领袖反对,但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坚持落实想法。

“若中国不支持马共,马共一定倒台,这是他(敦拉萨)的观点。”

他说,父亲的决定主要为顾及我国安全,万没想到中国在日后成为经济强国。

姑里平反夺权传言

配合敦拉萨逝世40周年播出的纪念特辑,也为当年时任副首相敦拉萨,被指不择手段以513事件推翻时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政权的传言平反,声称敦拉萨完全并无此意。

当年突如而来的政权更迭,首次让民众对敦拉萨多年来的抗争与坚持提出质疑,也让他和东姑阿都拉曼自伦敦结识以来30年的友情,接受严峻考验。

东姑拉沙里透露,他没时间与敦拉萨面谈此事,但曾与东姑讨论过。

“东姑阿都拉曼指许多人说敦拉萨意图推翻他的政权,但我认为东姑只是道听途说,因为513事件爆发1个月前,我与敦拉萨在丹州助选相处3日来,不曾听他提及任何有关东姑的事,包括换政府。”

前首相敦马哈迪透露,东姑阿都拉曼研究和提出许多政策包括让我国独立等,但其中都是敦拉萨代为施行和落实。

化解513危机显领袖风范

敦拉萨逝世40周年纪念特辑,也还原513流血事件,并阐述敦拉萨如何以自身领导风范,化解事件危机。

1969年5月13日爆发全马史上最严重种族暴乱,吉隆坡告急,陷入混乱。

当时巫统在全国尤其雪州大失选票,反对党在吉隆坡和附近马来村庄庆祝胜利,变相展开具种族味道游行,引发巫青团不满并举办类似游行,事件最终演变成种族暴乱,死伤无数。

纪念特辑显示,时任副首相敦拉萨受委国家行动委员会主席,负责修复国家和谐和安宁,每天奔波开会、不懈与多方交涉谈判,寻求缓解种族隔阂。

敦拉萨四子拿督莫哈末纳辛透露,当时其住家(首相官邸)“斯里达曼”俨然成为谈判场所,每天有许多人进出。

纪念特辑叙述,敦拉萨早年担任外交官时,时值“马印对抗”,其智慧已历经考验。

当时印尼坚决反对沙巴砂拉越纳入大马版图,面对相关复杂繁琐议题,敦拉萨却以柔和不失正直手段及诚意,让已故印尼总统苏卡诺等领袖接受,成功让马印和解。

爱发掘人才不恋权

纪念特辑披露,敦拉萨热爱发掘人才,并且不计出生背景,大马一代领袖包括前首相敦马哈迪、前副首相敦慕沙希淡和前财长东姑拉沙里,皆为他所发掘。

姑里说,敦拉萨非常愿意提拔新人上位,常把有潜能者提拔至二线领导位置。

内阁前资深部长丹斯里拉菲达说,当年她仅是个大学生,从不涉政,但只要敦拉萨认为能够做出贡献者,就会奋力提拔,甚至不耻下问大家是否能做到得,让大家深受感动。

慕沙希淡说,他当时在巫统内只是个新晋青年,职位低下,却荣幸被时任副首相敦拉萨叫唤会见,共同商议政治议题。

“其实他不必过问我的意见,但或许当时他已醒悟作为领袖,必须倾听青年的想法。”

纪念特辑指出,身为国家行动委员会主席,权极一时的敦拉萨毅然决定在1971年解散委员会,将政权归还给国民,足见他不恋权。

为国家奠下可发展未来

敦拉萨出任首相职务仅6年,却被誉为发展之父,这与其出生背景息息相关。

纪念特辑披露,敦拉萨纵使出生贵族家庭,从小却是由爷爷在甘榜拉拔长大,当时国家经济孱弱、失业率高,奠定他日后欲发展国家的决心与理想。

纳吉认为,可从领导风范和政策2个角度去评论先父的一生。

他说,先父拥有许多特征和理念可供人傚仿及学习,如何成为受民敬仰的领袖;而其推行的政策奠定大马现代化的基础,每个人民拥有公平的权益,而如今的先进国概念也是以先父的理念为出发点。

马哈迪感慨,若敦拉萨没英年早逝,铁定为国家作更多贡献,短短6年并不足够。

“他为国家奠下可发展的未来。”

他说,敦拉萨冀望国民透过知识醒悟崛起,因此首个内阁工作即为教长,拟定《拉萨报告书》,建立我国教育制度的基本。

慕沙希淡指出,敦拉萨已开辟了道路,若国民不相信自己即是不珍惜敦拉萨的辛苦付出,他为巫裔乃至社会,起著思想革命。

以困苦往事警惕孩子

纪念特辑透露,敦拉萨唯恐自己是首相而让5名孩子被宠坏,所以时常以自身小时候生活困苦的小故事,警惕孩子。

纳吉追忆,他17岁即1970年,先父就任大马第二任首相,然而这并无为其生活带来多大改变。

“我记得那时还骑着脚踏车到‘斯里达曼’附近丹玲医院那里,买30仙至50仙一包的椰浆饭,完全没有保镖护送或陪同,生活与其他孩子无异。”

他说,为让孩子们独立自主,先父甚至决定送孩子们到外国寄宿学校就读,当地一切视乎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估,不会因父母背景而有所款待。

纪念特辑配有华文字幕

以马来观众群为主的Astro Prima电视台,播出敦拉萨逝世40周年纪念特辑竟配有华文字幕,其背后考量耐人寻味。

敦拉萨逝世40周年纪念特辑时长一句钟,从其亲友家人、政坛搭档,乃至平民等角度,一一阐述敦拉萨的为人品德、领导能力、历史事蹟等。

其中令人瞩目的是邀请敦拉萨的5名儿子纳吉、佐哈里、尼占、纳辛和纳西尔,以及妻子敦拉哈等人,真情揭秘这位伟人背后鲜为人知的点滴。

每天官邸会客没时间陪家人

敦拉萨一生忧国忧民,生前官邸“斯里达曼”常接待来访的人民和政治人物,平时难拨时间给家人。

敦拉萨夫人敦拉哈透露,她常常得帮助丈夫在官邸招待来宾;由于丈夫公务繁忙,晚上常出席宴会,但一周里都会抽出一两天回家吃晚餐,与孩子家人相聚。

幼子拿督斯里纳西尔指出,当年仅3岁的他,见识每天皆有人民代表团及政治人物进出其住家。

三子拿督莫哈末尼占尤记得,先父常在楼上独自吃面包和白饭组成的简单早餐,饭后就会到阅读室和孩子们相处,监督功课。

他说,当时纳吉和佐哈里同住一间房,他则和纳辛及纳西尔同住一间,时常一起玩乐吵闹,没有电视、电脑的童年,以自制玩具自得其乐。

另外,敦拉萨胞妹说,哥哥担任首相后从不让家人予取予求,还要大家勿干扰其工作。

“他不想让兄弟姐妹因此致富,万事以照顾人民福祉优先。”

敦拉萨弟弟拿督斯里阿都拉迪夫也说,敦拉萨总会以“这样做外面的人会怎么看?”来回应家人提出的要求。

敦拉萨语录:

我们不能指望别人尊重我们为独立拥有统治权的国家,除非我们自己本身愿意维护独立和主权。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