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梅:做拿督就有头有脸?
又见假拿督风波。
假拿督事件,每隔几年,就会在媒体上闹上一回。
追根究底,这是个有需求才有供应的问题,正因为市场需求庞大,才让有心人士有机可乘,从中捞取大笔金钱。供者与需者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但有需求者,为何会对头衔如此殷切渴望呢?
这可能源自于封建社会的残留观念,觉得有头衔者,必高人一等,仿佛有了它,就有了社会地位;想要有头有脸者,都乐此不彼地追逐它,即使必须付出一定代价,也高呼值得。
尤其在商界,名字前面挂个拿督,身分马上不同,见者无不和颜悦色,拿督前拿督后,谈生意似乎也事半功倍。只是不知道,我国签定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后,做生意再无疆界,外国人会不会卖拿督们的账?
靠品德和贡献
反倒是柔州苏丹依布拉欣,对柔州王室的头衔看得很“紧”,我绝对举手举脚赞成。
殿下不希望拿督“泛滥”,向来惜头衔如金,绝不随便颁赐,只让真正有德行者受到表扬,我们也会知道某某某才是实至名归,这才真正彰显了头衔的意义。
另一个让我非常欣赏的人,是已故华社耆老丹斯里郭鹤尧。
郭佬受封拿督时,表明自己和大家一样平凡,大家不需称他为拿督,叫他郭先生就行,因为做人应该实在一点。
后来即使受封丹斯里,郭佬初时也婉拒,这显示了他并不在意这些称呼。
也许有个“拿督”傍身,可以让你受到一时的尊敬,但要长久得到社会的良好评价,终究得靠品德和贡献;是不是拿督,还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