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梅:做拿督就有頭有臉?

又見假拿督風波。

假拿督事件,每隔幾年,就會在媒體上鬧上一回。

追根究底,這是個有需求才有供應的問題,正因為市場需求龐大,才讓有心人士有機可乘,從中撈取大筆金錢。供者與需者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但有需求者,為何會對頭銜如此殷切渴望呢?

這可能源自于封建社會的殘留觀念,覺得有頭銜者,必高人一等,仿佛有了它,就有了社會地位;想要有頭有臉者,都樂此不彼地追逐它,即使必須付出一定代價,也高呼值得。

尤其在商界,名字前面掛個拿督,身分馬上不同,見者無不和顏悅色,拿督前拿督后,談生意似乎也事半功倍。只是不知道,我國簽定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后,做生意再無疆界,外國人會不會賣拿督們的賬?

靠品德和貢獻

反倒是柔州蘇丹依布拉欣,對柔州王室的頭銜看得很“緊”,我絕對舉手舉腳贊成。

殿下不希望拿督“氾濫”,向來惜頭銜如金,絕不隨便頒賜,只讓真正有德行者受到表揚,我們也會知道某某某才是實至名歸,這才真正彰顯了頭銜的意義。

另一個讓我非常欣賞的人,是已故華社耆老丹斯里郭鶴堯。

郭佬受封拿督時,表明自己和大家一樣平凡,大家不需稱他為拿督,叫他郭先生就行,因為做人應該實在一點。

后來即使受封丹斯里,郭佬初時也婉拒,這顯示了他並不在意這些稱呼。

也許有個“拿督”傍身,可以讓你受到一時的尊敬,但要長久得到社會的良好評價,終究得靠品德和貢獻;是不是拿督,還是其次。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