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教育界的新年大礼
日前,最新的小学组教师调派结果出炉。是的,仍引起许多不满。
其实他们可以不如此激动,若一开始教育部就不让他们抱有希望的话。
2015年末,教育部所发出的承诺:“在配合政府的政策下,来自砂拉越及沙巴的毕业教师将回到自己的州属执教,保证90%的教师是来自当地的。”
事实是:东马的准老师们被调往西马,西马的准老师们被调往东马,果然是一个马来西亚。打个比方,A老师是砂拉越人,申请执教地点为砂拉越,当成绩出炉时,却被调派到雪州执教。A老师投诉无门,某教育高官回应:“砂州华小无空缺。”但此举立刻被打脸,因为有不少西马教师是被“安排”到砂州执教的。
编排标准到底是甚么
身为老师,该一早有被调派到其他州属服务的心理准备。只是令人费解的是:编排标准到底是什么?部分非杏坛者或许不知道,其实当准老师们在申请调派时,必须填写两个属意的调派州属作为参考,但显然这“参考”的目的是:你填哪,就不派你去哪!
目的为何?是不是希望老师们心无杂念地为教育付出?但一个没有家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有归属感?他们又要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是感恩,还是无奈的成分更多?不言而喻。
想起另一个“政策”:2016年财政预算案中削减各部门开销。但上述所及往往是反其道而行之,光是津贴,每月数目何其壮观。
笔者乃大学教育系毕业,也是一名准教师。但光是这个“准”字,是多么遥不可及。人人都说我们当老师的是铁饭碗,“钱”途光明,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背负著“教师”之名,我们是个连自己的明天都掌握不了的人。
原本能在年初获得调派,该是一大喜事,能过个肥年了吧?是吗?新年将至,即将于1月21日报到的教师们,还来得及买票回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