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魯蛇族 不窮忙

書名:No Dream, No Life

作者:Beretta P-09

出版:時報文化

特約:趙演晴

泰國的Jon和東京這一群熱血追夢者,除了讓我們窺見繁榮城市背后的貧窮與感性,他們的生氣蓬勃、積極開朗的樣子,提供了一個讓我們重新思考何謂“魯蛇”和“貧窮”定義的新空間……

近年來,台灣網絡有個很夯的流行用語“魯蛇”!此蛇是啥蛇?是馬新華人常說的“吃蛇”的懶蛇?由于網絡分享功能的便利,只要一按鍵什麼都可以抱怨發洩,什麼都可以放閃炫耀。如要簡化,網海大概可以像摩西分紅海般一分為二吧!一邊是常分享自己很有成就、高薪資、貴族般物質生活,被諷為“人生勝利組”,另一邊是愛情事業失意的“人生失敗組”,則被酸為“魯蛇”,即是Loser(英文失敗者諧音)。后來,越來越多網民使用“魯蛇”這創意一詞,來貶低自己凸顯旁人,也有逐漸代替“宅男宅女”一詞的趨勢。

另一廂,不管過去還是現在,總有一門學問永遠被許多人追隨,文學?醫學?金融學?都不是,是“成功學”! 君不見網上總是充斥著許多“馬雲說 ”、“李嘉誠說”、“馬克說”、“喬布斯說”。人類嬰兒時期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因此模仿他人的成功經歷沒有問題,但如果一味模仿他人,卻沒衡量個人資本及條件,就等同盲目了!

回到窮鄉尋找生活目的

正巧,在網上搜尋更多關于魯蛇與假成功學的資料時,台灣中時電子報有一篇報導以〈泰國魯蛇靠當“農夫”逆轉人生 ,還有一票追隨者〉為題。好奇心驅使之下,觀賞了一場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啟發了對生命及社會省思的2011年TED演講:“生活很簡單,為何你過得這麼難!”

演講者來自泰國一位自給自足的農夫Jon Jandai。他在演講的最后說到“社會有四個基本需求:食物、住房、醫藥及衣物,價格必須便宜,讓所有人方便獲得負擔得起,這才足以稱為文明的世界”。

為什麼在科技日益先進、物質充裕的時代,人類的基本需求卻越來越難負擔得起?為什麼世界上的大學、高級知識分子越來越多,但生活卻越來越艱難?他大膽又直接地質問,讓我看見當下殘酷的現實。

Jon生長在城市人認為是窮鄉僻壤的農村,由于成長過程中,陸續有外地人告訴他要成功,就必須到大城市唸書,方能發展一番事業。在曼谷上法律學院及身兼數職的苦日子裡,不管如何努力,生活條件還是得不到改變,這讓他開始迷茫,最后決定回到家鄉務農。

除了在食糧方面自給自足,還可以把吃不完的大米拿去賣,他自學土磚建房技術,建了一間又一間房子,農場也逐漸發展成具規模的有機農場、舉辦工作坊、開了兩家有機餐廳。

Jon離開曼谷的決定,讓他結束渾渾噩噩的名利生活,不盲目模仿他人之下建立起自己喜歡的自在踏實生活。

過窮生活在都市追夢

東京,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繁榮城市之一,卻有一本書《No Dream,No Life : 東京貧窮宇宙》採訪了這個發展迅速、高消費的大都市裡,聚集著的一群低收入、離鄉背井堅守夢想的無殼蝸牛。

東京的中產階級及上流社會,對這一群人來說是第二個世界,他們安然守在平均四坪不到租來的小房間,每天熱血勇敢地追夢!

這本書看似好像是東京魯蛇圖鑑,其實不然,書裡有著42個用盡各種法子勇于追夢的故事。目錄以受訪者的夢想宣言為題,同時列出他們的工作,房子坪數及租金。當中有畫家、音樂工作者、高山嚮導、藝人、攝影助手、舞者、劇團員等。像住在夏天比三溫暖還酷熱,冬天比北極還冷的榻榻米房客的川崎,認為如此克己的生活環境,有助于清澈敏感的思維,有益于音樂創作。儘管一部分受訪者的房子,可以用亂七八糟的垃圾堆來形容,翻閱這本排版簡潔卻熱情滿溢的書當兒,仿佛有許多聖水從天而降,摻雜著訝異、感動、佩服,甚至雞皮疙瘩起來!

誰也想賺更多錢,說討厭錢那真的是假清高。貧窮二字,總帶給人們負面消極可悲的印象,但泰國的Jon和東京這一群熱血追夢者,除了讓我們窺見繁榮城市背后的貧窮與感性,他們的生氣蓬勃、積極開朗的樣子,提供了一個讓我們重新思考何謂“魯蛇”和“貧窮”定義的新空間。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