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常說,若要積福就要多做善事,所以逢農曆新年前夕或期間,許多熱心民眾或社團代表,就會到訪老人院、孤兒院、殘障中心及慈善中心。
這些善舉,皆能減輕慈善中心的經濟負擔,並給予弱勢群體關懷,所以許多社團都把慈善活動列為常年活動,希望拋磚引玉,提醒民眾關懷無依無靠的小朋友及老人。
筆者多年來,已無數次採訪類似慈善活動,熱心的社團代表都會精心準備食物、歌唱節目表演或紅包等,但出席者與老人或小朋友的互動,卻怎看下去,都覺得少了一點。
話說,許多社團每年都定時到訪,已是“老訪客”,理事們在活動上同桌吃東西,看同僚準備的表演節目,儀式結束就離開,甚少有人主動走過去與老人家聊聊天,了解他們在老人院的生活。
個人認為,既然大家都為行善,有機會到訪慈善機構,就不妨抽時間與他們交流,有時最好的關懷,除了金錢上的協助,最重要還是溝通,若雙方零交流,如何稱得起“我們是來關懷耆老”的到訪目的?
當然,大家有心行善,就是美德,並沒有對錯,倘若訪客能再多用心,與老人小孩或殘障人士多交流,那我們不僅僅只是一個送物資的過客,也能成為他們的朋友,並從他們的人生經歷中,學習惜福,這或許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本欄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