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愛的教育教出7A狀元 微小表現好亮眼

巴力加禮中華學校副董事長歐天送(左起)、張亞南、劉來金、董事陳田、家協副主席成國輝、查賬陳明緣及副校長周碧香。

報導:陳佳敏

(峇株巴轄26日訊)微型華小雖小,但表現亮麗,令人側目!

微型華小學生人數雖少,但在董家協及熱心人士支持下,校長及老師用愛心在小小校園,打造舒適學習環境,讓學生體驗單純學校生活,表現不比大型學校遜色。

微小因學生人數少,課業壓力沒大型學校沉重,讓學生擁有更多學習自由,也激發學生更努力學習,交出漂亮成績單。

以巴力加心勵群學校為例,該校距離中江街場約10分鐘車程,但因位于郊區,校園被油棕園圍繞,若不注意,根本無法發覺學校的存在。

但在去年小六檢定考試,該校以1.25學校平均積分、100%及格率和1名學生考獲7A佳績,在全峇排名第一,全柔則排名第三,標青表現讓人另眼相看。

去年僅4名小六考生

勵群學校校長陳家筠指出,該校去年共有4名小六考生,交出如此亮眼成績,令人頗感意外。

她說,之前,或許只有中江或附近居民知道勵群學校,其他地區居民根本不曉得其存在,此次亮眼表現,讓學校受到關注。

“董家協和校方都感到幸運,學生並未因是微小生而放棄學業,但我們不會就此要求所有學生都有相同表現,只希望學生擁有快樂的校園生活,不被課業壓力壓垮。”

另外,巴力加禮中華學校也是位于市郊的微小,距離人口密集的新加蘭大街仍須15分鐘車程,附近都是甘榜屋,沒有很多人居住的花園住宅區。

該校校長張亞南說,全校學生人數共99名,屬于學生較多的微小,學生除了在課業表現不俗,也積極參與扯鈴、棋類及跆拳道等課外活動,讓身心靈健全成長。

友族生微小生存支柱

友族學生在微型華小佔有一定比例,也是支撐微小“求存”的主要來源之一。

巴力加禮中華學校99名學生,有15名友族學生,佔15%以上;巴力加心勵群學校35名學生,也有5名是友族同胞。

勵群學校在1966年,學生人數曾達到183名,每班平均有30名學生,后來學生逐漸下滑,近幾年保持全校35名學生左右。

峇縣正副校長聯誼會主席蘇立順指出,峇縣現有11所微型華小,大多位于郊區,近年來因發展迅速,部分郊區學校學生有增加趨勢,但為數不多。

“屋業發展讓不少花園住宅區附近的學校如華民學校、白沙浮新華學校及雙溪須汝永章學校,出現新生爆滿。”

與去年相比,峇縣華小學生總人數今年減少566名,從去年1萬1871人減至1萬1305人。

辦活動發揮甘榜精神

校方和董家協三方都為學校發展盡心盡力,舉行活動時更發揮群體合作的“甘榜精神”,這是微型華小獨特的一面。

巴力加禮中華學校校長張亞南說,該校去年在董家協、家長和熱心人士支持下,花了短短1個月籌備義賣會,當天獲得33組人士到場擺攤,籌得2萬6000令吉發展基金。

“常常只須一句話,就能號召董家協和家長前來協助,這是一些大型學校較難看見的情景。”

外界看來,微小在成績上不像名校亮麗,卻營造令人放心的學習環境,家長與校方關係密切,讓家長非常放心將學生交託給校方照顧。

勵群學校校長陳家筠說,每當校方舉辦活動如兒童節,許多家長都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協助,並出錢出力,包括包辦兒童節恩物及幸運抽獎獎品,讓老師體驗到濃濃的人情味。

競爭小學生更能發揮

微型華小學習環境單純,學生課業競爭力較小,更能發揮所長。

因學生人數少,微小採取小班制教導學生。上課時,老師與班上所有學生都有互動,也更瞭解學生的個性及能力。

巴力加禮中華學校全校99名學生,最大班為五年級21人,最少則是四年級14人。而巴力加心勵群學校僅35名學生,最多人的班級是三年級8人,最少人是五年級僅2人。

與大型學校一班最少30人情況相比,微小人數少,上課時,老師能觀察學生一舉一動,課業上有不明白之處,學生也能立即發問;幾乎每名學生都能參與活動,讓他們有機會發揮才華。

大型學校因學生人數多,部分學生難免被忽略,打擊學生信心。一些家長為讓孩子獲得更妥善照顧,往往讓孩子轉校到微小就讀。

陳家筠說,家長剛開始看到學校規模小,擔心孩子進錯學校,孩子入讀后,發現成績和自信心有明顯進步,才開始放心,也給老師很大鼓勵。

想方設法增學生來源

微小董家協通過多項努力,包括提供廉宜校車車資、餐點與補習津貼、附設幼稚園等,想方設法增加學生來源,希望保持學生人數,避免瀕臨關閉。

微型華小大多坐落在人口不密集的郊區,交通不發達、人口老化、年輕一代往外遷等問題,都影響學生人數。

巴力加禮中華學校家協主席劉來金說,該校學生人數在2001年前只有逾30人,董事長顏國龍只好沿家挨戶,懇請家長讓孩子就讀該校,若外區學生想入讀,更肩負接送學生上下課的責任。

“后來,董事會決定找校車載送學生,吸引不少家長將孩子送來學校;2000年增設幼稚園,種種努力讓近幾年學生人數,保持在100人左右。”

巴力加心勵群學校2010年曾辦大型籌款活動,籌募教育基金,提供免費校巴、補習、作業及午餐等,吸引更多學生入讀。

該校董事長李吉興說,學校每月花費約3000令吉作為上述費用,長年累月下,籌得的款項已用盡;今年起,校方象徵式向家長收取少許費用作為補貼,未來會否再籌款,仍是未知數。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