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健傑:外勞
那個深夜,被黑暗重重包圍的牆角邊,涉及爆竊案的外勞小偷落網后,坐在那里,被公眾用手機拍下,小偷抬起頭來,眼眶濕濡不語,脖子因被人牢牢緊箍而發紅。
不知道,在黑暗的牆角外,他的同黨是否糾結著要救他?或早就跑得老遠?有沒有想過一旦失手要如何躲起來?借水路逃回家鄉?但那名落網的外勞,不會再有這些選擇。
一般上,嫌犯在被提控定罪前,照片中的臉部都會被打上馬賽克,因此公眾翻閱報紙時,不會看到嫌犯面孔,這是“罪有應得”大快人心的象徵。
筆者曾經在咖啡店,聽到一個老市民與他的朋友高談闊論:“外勞來這里就是要偷、要搶!”,足見刻板印象之深。
但偷竊是一項罪行,任何人在異國犯法都要受到法律制裁,無關國籍,只是當這事發生在外勞身上,自然而然的就形成刻板印象。
我曾經靠近看過落網的外勞小偷,他們在等待發落時緊張不安。我對他們的遭遇寄以同情,他們越洋而來也許為求一份正職,誰知誤入歧途踏上不歸路。
我看過勤奮努力的外勞,也看過慵懶怠慢的外勞;見過守規矩的,也見過視地方法律如無物的;街上無所不見的外勞,人數甚至可能已超越我國印裔人口。
與謀財害命相比,偷竊雖是小罪行,但我又想到,如果在幹案過程中,他不小心撞見店主,那雙會不停顫抖的雙手,是否也會成為一雙染血的手?想到這里,我對他的同情,才收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