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業.曹鳳蘭繼承父業逾70載 手工紙紮 堅持傳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我行我業.曹鳳蘭繼承父業逾70載 手工紙紮 堅持傳統

曹鳳蘭用砂紙及漿糊接拼亞嗒竹。
曹鳳蘭用砂紙及漿糊接拼亞嗒竹。

報導 / 攝影:張嘉珮
(金寶28日訊)聯興紙紮舖東主曹鳳蘭(83歲)以手工製作紙紮逾70載,繼承父業之余更堅持傳統,目前是金寶唯一的手工紙紮業者。



曹鳳蘭在30年代已開始學習紙紮手藝,因她已故父親曹泮洪,是從中國來的南無佬,曾經在怡保居住,爾后日軍侵佔馬來半島,一家逃難至金寶務邊街定居;當時曹泮洪已開始紙紮行業,才15歲的曹鳳蘭,因此開始接觸紙紮,日久便掌握製作紙紮手藝。

她接受訪問時指出,60年代,紙紮業者除了包辦往生者的紙紮品及佈置花靈車,也在佳節慶典時提供祝賀用的花圈及花牌等,而當時正是紙紮業者的高峰期。

手工考究手藝



她透露,當時流行花牌花圈,每逢佳節慶典、春祭或是恭賀他人,都受人委託製作花牌及花圈,到了70年代,花牌花圈逐漸被淘汰。

她補充,慶賀用品淘汰后,便專注與紙紮品,當時的紙紮品非常考究手藝,不僅要用特定的銼刀,還要構思出不同款式的紙紮品,如錢箱、屋子及燈籠等。

“以前要銼出紙紮屋的窗戶,要用銼刀在紙上銼出窗框,再將它黏在屋上,不僅耗時,手工也粗糙。”

她指出,如今的紙紮品,除了接拼支撐的骨架,其他的紙料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機械化製成品,而且紙料都印了圖案,款式多樣又美觀;以往的工具已派不上用場。

她說,目前最難做的紙紮品是汽車,除了耗時,汽車的骨架也比較多,單是骨架之間的“砂紙口”(亞嗒竹的銜接點),就有逾100個。

她補充,以往的紙紮錢箱,是用亞嗒竹將箱子的形狀做出來,再黏上紙料,如今進口的已經是1個只需折好就可用的盒子。

李芳超:成本高利潤低

曹鳳蘭兒子李芳超說,媽媽的年事已高,腰骨也開始出狀況,因此,目前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他指出,顧客是以金寶居民居多,其他地區如務邊、雙溪古月及也南僅佔少數,如有訂單,都會用車運送。

他補充,現在製作紙紮的數量不多,成本高,利潤低,除了家中有不幸過世者會前來,只有盂蘭節及清明節的生意比較好。

殯葬從簡紙紮品款式漸少

曹鳳蘭透露,隨著民眾所進行的殯葬儀式越來越從簡,所需的紙紮品款式就越來越少,除非家屬有特別要求,才會特別訂做。

“以前家屬會準備銘旌旗幡,並將往生者的名字及年齡等寫在上面,但現在已很少見了。”

她說,如今民眾都是將往生者的名字及歲數寫在白燈籠上,掛在靈堂前。

她指出,其他紙紮品還有童男童女、金銀箱及官錢等;另外還有祭神的金、銀山、大仕爺及金童玉女等。

當學徒先學剪砂紙

曹鳳蘭指出,剛開始學做紙紮的學徒,一般都是開始剪砂紙。

“砂紙是用來銜接亞嗒竹,但剛買回來的砂紙是很大一張,所以學徒必須先學會剪砂紙。”

她說,砂紙有自己的紋路,剪錯方向,砂紙就會容易撕裂,因此,剪砂紙必須像切肉那樣逆著紋路,才會堅固。

她補充,紙紮所用的亞嗒竹是跟原住民購買,他們將亞嗒竹砍下后,會曝曬數日,再將竹送過來;等到要用時,自己才慢慢削出所需的長度。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