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业.曹凤兰继承父业逾70载 手工纸扎 坚持传统
报导 / 摄影:张嘉珮
(金宝28日讯)联兴纸扎舖东主曹凤兰(83岁)以手工制作纸扎逾70载,继承父业之余更坚持传统,目前是金宝唯一的手工纸扎业者。
曹凤兰在30年代已开始学习纸扎手艺,因她已故父亲曹泮洪,是从中国来的南无佬,曾经在怡保居住,尔后日军侵占马来半岛,一家逃难至金宝务边街定居;当时曹泮洪已开始纸扎行业,才15岁的曹凤兰,因此开始接触纸扎,日久便掌握制作纸扎手艺。
她接受访问时指出,60年代,纸扎业者除了包办往生者的纸扎品及布置花灵车,也在佳节庆典时提供祝贺用的花圈及花牌等,而当时正是纸扎业者的高峰期。
手工考究手艺
她透露,当时流行花牌花圈,每逢佳节庆典、春祭或是恭贺他人,都受人委托制作花牌及花圈,到了70年代,花牌花圈逐渐被淘汰。
她补充,庆贺用品淘汰后,便专注与纸扎品,当时的纸扎品非常考究手艺,不仅要用特定的锉刀,还要构思出不同款式的纸扎品,如钱箱、屋子及灯笼等。
“以前要锉出纸扎屋的窗户,要用锉刀在纸上锉出窗框,再将它黏在屋上,不仅耗时,手工也粗糙。”
她指出,如今的纸扎品,除了接拼支撑的骨架,其他的纸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机械化制成品,而且纸料都印了图案,款式多样又美观;以往的工具已派不上用场。
她说,目前最难做的纸扎品是汽车,除了耗时,汽车的骨架也比较多,单是骨架之间的“砂纸口”(亚嗒竹的衔接点),就有逾100个。
她补充,以往的纸扎钱箱,是用亚嗒竹将箱子的形状做出来,再黏上纸料,如今进口的已经是1个只需折好就可用的盒子。
李芳超:成本高利润低
曹凤兰儿子李芳超说,妈妈的年事已高,腰骨也开始出状况,因此,目前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他指出,顾客是以金宝居民居多,其他地区如务边、双溪古月及也南仅占少数,如有订单,都会用车运送。
他补充,现在制作纸扎的数量不多,成本高,利润低,除了家中有不幸过世者会前来,只有盂兰节及清明节的生意比较好。
殡葬从简纸扎品款式渐少
曹凤兰透露,随着民众所进行的殡葬仪式越来越从简,所需的纸扎品款式就越来越少,除非家属有特别要求,才会特别订做。
“以前家属会准备铭旌旗幡,并将往生者的名字及年龄等写在上面,但现在已很少见了。”
她说,如今民众都是将往生者的名字及岁数写在白灯笼上,挂在灵堂前。
她指出,其他纸扎品还有童男童女、金银箱及官钱等;另外还有祭神的金、银山、大仕爷及金童玉女等。
当学徒先学剪砂纸
曹凤兰指出,刚开始学做纸扎的学徒,一般都是开始剪砂纸。
“砂纸是用来衔接亚嗒竹,但刚买回来的砂纸是很大一张,所以学徒必须先学会剪砂纸。”
她说,砂纸有自己的纹路,剪错方向,砂纸就会容易撕裂,因此,剪砂纸必须像切肉那样逆着纹路,才会坚固。
她补充,纸扎所用的亚嗒竹是跟原住民购买,他们将亚嗒竹砍下后,会曝晒数日,再将竹送过来;等到要用时,自己才慢慢削出所需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