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峻賓:如果,渡輪不載車
──北海辦事處高級記者
檳城渡輪是令檳城人最感驕傲的海上交通工具。試問在全國各地,又有哪個州屬有這樣子的渡輪?
但隨著時代改變,從當初1984年之前民眾往來檳威全靠渡輪,到現在有了兩座大橋直通龜島,渡輪盛世不復存在,留下的是“年年虧損”的窘境。
礙于歷史背景、公眾利益,還有背負著“檳城人的驕傲”等包袱,渡輪即便被私營化,都不能因虧損為由而宣告終結,以免成為歷史罪人。
于是,私人公司這些年來想盡各種辦法,包括以起價、減趟次等方式來減低虧損,但無論如何調整,受害的還是那些天天靠渡輪上班、探望孫子、父母的使用者。
根據檳城港口有限公司早前以數據來解釋為何他們要減少渡輪趟次,其中吸引我的是,從2013年至2014年,車輛對渡輪的使用率不超過4%,而行人乘客雖然從2008年到2014年,有人數減少的現象,但仍保持在百萬人次,摩哆的使用率也有18.8%。
渡輪罷工行人受苦
有車的人可以選擇使用大橋,有摩哆的人,安全起見都會選擇渡輪,而行人乘客則只能使用渡輪;或者這么說,渡輪罷工,最終的受苦人還是行人。
我曾向檳港務局主席陳德欽這么建議,若渡輪到最后沒有其他財團或州政府順利接管,渡輪服務也無法提升,最可能一試的做法是,渡輪只載人和摩哆,不載車。
你無法想像每天上下班,有多少學院生、多少上班的人、老人、貧苦的人排隊擠上船的情況,如果把車輛的空間騰出來,至少每艘渡輪一趟可以載200輛以上的摩哆,大家不必等了一輪又一輪。
渡輪,是行人和摩哆騎士的必需品,對于有車人士而言,渡輪只不過是另一個選擇,如果你有時間,請你以摩哆的騎士的身分,淋著雨,頂著太陽,在碼頭排隊等上船的滋味。
我不期望你在看完這篇稿過后,會有多少領悟,但我實實在在嘗過這般不好受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