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手艺传三代 何家年糕飘香20年
报导/摄影:陈毅强
讲究火候控制、甜而不腻,何松胜夫妇巧手制传统年糕,飘香二十载!
从事饮食业的何松胜及陈秀莲,从20年前开始制作传统手工年糕,每个步骤都根据祖传秘方且丝毫不马虎,大家也有机会品尝到甜而不腻又极具传统风味的传统年糕。
据《中国报》了解,何松胜的年糕秘方已传三代,源自祖母,再由姑姑传承给他,他与太太陈秀莲也从20年前开始投入制作年糕的行列。
火候拿捏考功夫
在华人农历新年前一个月左右,何氏夫妇就会开始准备,家中就会散发年糕飘香的气息。
何氏夫妇制作年糕的步骤丝毫不马虎,尤其强调火候的控制,正因为不含任何添加剂,所以整个年糕从制作至蒸好,都能与天然“挂钩”。
何松胜与陈秀莲受访时说,他们所制造的传统年糕,主要的成分包括糯米和白糖。
他们强调,他们制作的年糕,糯米和白糖的份量都有一定的比例,即一斤糯米对一斤白糖,年糕没添加黄糖,为何会呈褐色,一切都是火候控制的结果。
“我们是根据祖传秘方,只是我已从传统的火炭改由液化石油气,磨米的部分也从人手处理改由机器代劳。”
他说,传统的火炭蒸年糕火候控制是一门大学门,火候拿捏必须恰到好处,才能制作出成功的传统年糕;如今以液化石油气蒸年糕,由于火势平均,时间拿捏也比较容易掌握。
他强调,蒸笼内水份的控制,也是影响年糕品质的重要因素,所以每到了一个特定时间,就必须观察蒸笼内的水份及加水。
年糕小气忌讳多
年糕是非常“小气”的,所以制作年糕忌讳也很多。
何氏夫妇说,根据老一辈留下来的说法,年糕是很“小气”的,只要有些规矩没跟足,可能就会影响年糕的素质。
“根据长辈规矩,一般上他们制作年糕时,都比较忌讳孕妇、来月事的女性在场。”
他们说,有些人甚至会在蒸笼上放一把小刀、在蒸笼的水里方柚叶等,据说这是能起到避邪的作用。
缺人手今年减产
人手不够,制作的年糕数量每年减少。
何松胜说,每轮可蒸出100个各种尺寸的年糕,但碍于人手和市场需求问题,今年或许只能蒸40轮左右。
“高峰期时,在新年前一个月会蒸上约70次年糕,每次的数量约100个各种尺寸的年糕,当时有顾客特地买了带去国外当伴手礼。”
制作到成形要一天
一个传统年糕从制作至成形,需要逾一天时间。
何松胜及陈秀莲说,年糕制作是从磨米开始,一般上从浸泡糯米到磨米就需要耗时数小时,之后必须把磨好的米的水挤干,这也需要七八小时。
“当糯米挤干了以后,必须要‘开粉’,把白糖加入糯米粉后再搅拌至液状,再倒入器皿内并放到大蒸笼里整上十多个小时,之后一个个色泽漂亮的传统年糕即成形。”
他们补充,即使连裹年糕的香蕉叶,他们都是购买后,再回家清理并烧烤,后再根据所需的尺寸进行修建。
成本增售价微调
原料涨价,年糕售价未大幅调涨。
何松胜夫妇指出,去年底糯米价格调涨,加上目前市面上香蕉叶、液化石油气等的售价也上涨,导致今年制作年糕的成本也增加,但庆幸油价下跌,否则制作成本的负担更沉重。
他们说,他们为了不加重顾客在年关的负担,他们今年的年糕仅微调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