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庇能歲時記之新正
特約:董詠祥
檳城古稱“庇能”,是位居馬六甲海峽北端的一個小島。島上民族以華人為主,又有印度人、穆斯林與奉教信徒(基督教或天主教),各族之間常有年節嘉慶,相互祝賀,和樂融洽。
檳城華人視農曆新年為年度大事,俗稱“新正”,從除夕夜到農曆十五元宵節結束,不分籍貫,流年好壞,都用心準備,歡樂慶祝。農曆新年氣氛始于冬至,吃過湯圓,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
臘月廿四民間有送灶君的習俗,“灶腳”是生活起居重要的地方,一家吃好吃壞都由此開始,灶君又是庇佑家裡廚房的神明,是司掌家裡福運的神明。送灶君后,大家開始清掃家裡,整理神桌,添購過年新衣,採買新年食品與供品,也把家裡裝點一番。傳統家庭也會架起火爐,烘烤糕粿,招待來訪親友。
團圓飯幸福和樂
除夕夜又稱三十暝,這日午間準備飯菜祭祖,視為“辭歲”,在年終最后一日酬謝祖先庇佑。在外地工作、唸書或生活的游人,都會趕回來吃團圓飯,家人齊聚吃團圓飯被視為溫馨與幸福的一頓飯,是闔家平安與和樂的象徵。
吃過年夜飯,挨近子時便開始祭祀家中神明,虔誠的人也趁一年之始,到廟內上香祈求好運,為慶賀新的一年到來,各家燃放煙火或爆竹慶祝,小孩向家中長輩拜年祝賀新禧,長輩給予后輩壓歲錢。
農曆年間,親朋戚友們忙著相互來往拜訪,稱作“拜正”,聯繫親友間情誼。一些會館舉辦新春團拜,或請獅團在宗祠會館內舞獅熱鬧一番。
人日撈生元宵拋柑
農曆初六日為清水祖師聖誕,清水祖師又稱祖師公,有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這日都會慶祝祖師公的生日,其中以萬佳蘭福興宮(蛇廟)的慶祝最為熱鬧,喬治市的清和社以及其他的祖師公廟,都會前去進香與乞取春火。
農曆初七日又俗稱人日,人們相信這日是所有人的生日。傳統上人們在這日吃七菜羹或是“撈生”,酒樓餐廳大多都備有“七彩魚生”。撈生是將魚生的食材以筷子挑起拌混,並高呼風生水起。
農曆初八晚是另一個熱鬧高峰,因初九日為天公誕,人們在凌晨時候便開始慶祝。天公便是玉皇大帝,是民間信仰中認為天界最高階的神明。當晚人們在自己家門前搭設上下兩層供桌,用各種供品和金銀紙祭拜。除了人們所熟知的姓周橋最為熱鬧外,檳城人也會到天公壇上香,天公壇是檳城唯一主祀玉皇大帝的廟宇。
農曆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作“十五瞑”,傳統上認為是情人節。許多人會到舊關仔角“拋柑”,拾得柑者可以求得姻緣,現在人們多在柑上寫自己的願望拋入水中。此日也是海珠嶼大伯公誕辰,寶福社會在前往該廟進行請火並預測年度運勢。寶福社在進香回來的路上,也在喬治市區內游行,市內各街區會在街旁搭棚慶祝街區大伯公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