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印度猴神哈努曼忠誠事跡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學習現場‧印度猴神哈努曼忠誠事跡

20160202learn01



報導:方俊心
攝影:岑嘉豪、張文輝

中國人有猴神,印度人也有,但卻不是齊天大聖,而是勇猛驍壯、能飛天移山,對羅摩(Rama)與悉多(Sita)一片忠誠的哈努曼(Hanuman)。

哈努曼的信仰者相信,哈努曼還存在于這個人世間,從《羅摩衍那》記載的那個年代活到現在,綿亙數千年……



黑風洞洞口前金光閃閃的戰神穆魯甘(Murugan)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你可曾注意過,在戰神右手邊的不遠處,還屹立著一座青色的哈努曼?祂頭戴金冠,手肘向旁撐開,兩手剖開胸口向世人展示祂的忠貞不二——胸口裡正是羅摩與悉多神。

要說哈努曼的故事,一定要從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說起。祂出現于該部經典的第四篇〈猴國篇〉,幫助羅摩從十頭魔王那裡奪回妻子悉多,立下大功。

哈努曼是印度宗教裡最為人敬仰的神之一,在國內許多印度廟宇都可以見到祂的身影。有些廟,譬如吉隆坡十五碑的猴神廟(Arul Megu Sree Veera Hanuman Temple),即以哈努曼為主神,人們敬仰祂驍勇無比,威靈顯赫,也因此廟宇裡香火鼎盛,到了每週四祭拜的日子更是人潮洶湧。

猴神廟精緻的建築工藝,全手工製作,師傅都從印度請來。此為柬埔寨式哈努曼。
猴神廟精緻的建築工藝,全手工製作,師傅都從印度請來。此為柬埔寨式哈努曼。

助羅摩尋回悉多

《羅摩衍那》的故事,主要圍繞著羅摩發展。話說有一國王叫十車王,他有一王子羅摩。十車王對羅摩很是喜歡,決定立他為太子,讓他繼承王位,誰知遭小王后妒忌,施計讓國王不得不把羅摩流放森林十四年。

羅摩跟妻子悉多、弟弟羅什曼到了林間過生活,英勇的兄弟倆在林裡殺了很多妖魔。樹大招風,十頭魔王羅波那(Ravana)聞風而至,驚見悉多貌美如花,心生邪念,用調虎離山計把兄弟倆調開,把悉多擄回了自己的宮殿裡。

為了尋回悉多,羅摩跟羅什曼四處尋策,后來結識了猴國的國王和哈努曼。兩兄弟協助猴國復國,猴王則答應幫忙尋找悉多的蹤蹟。他們派哈努曼前往羅波那所在地楞伽(推測為現在的斯里蘭卡),由于中間隔著一個大海,哈努曼遂展開神力,一躍而過(亦有說飛翔)。

哈努曼確認了悉多的位置后,回去報告羅摩,大家便緊鑼密鼓備戰。一切準備就緒后,羅摩與猴國方順利渡海,跟十頭魔王方展開大戰,最后羅摩一箭把十頭魔王射死(亦有說斬首),救回悉多。

夫妻團聚后,十四年的流放期也滿了,他們三人于是回宮去,羅摩復位,皆大歡喜。

左:印度式哈努曼。 右:蒙古式哈努曼。
左:印度式哈努曼。
右:蒙古式哈努曼。

印度傳說遍佈東南亞

《羅摩衍那》(Ramayana)與《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並稱古印度兩大史詩,在印度有著極崇高的地位,對后代產生極大影響,尤其對印度文學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文學,更是擁有不可動搖的影響力。

引述國學大師季羨林的說法,據這部經典的精校本統計,它共有兩千多種手寫本,五十多種梵文註釋,今天已經被翻譯成許多語言版本,包括了最早期的古爪哇文、波斯文、古和闐文、藏文,還有后期的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日文、中文等。

除了文學,《羅摩衍那》的影響力也廣泛地深入人民生活的各領域,如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等,印度各時代的統治者都想借用《羅摩衍那》的威名來鞏固自己的政治觀點;婦女崇拜悉多(Sita),認為她是賢妻良母的典型;很多人禮敬羅摩(Rama),他成了一個神。故事裡的猴神哈努曼(Hanuman)更是受到人們狂熱的崇拜。

相傳《羅摩衍那》的作者叫做蟻垤(Valmiki),由于年代過于久遠,季羨林認為,《羅摩衍那》是代代口耳相傳的故事,因此這位叫蟻垤人可能是把故事做了突出的加工、整理工作,因此被后代稱為“作者”。

《羅摩衍那》分成七篇,第一篇〈童年篇〉,第二篇〈阿踰陀篇〉,第三篇〈森林篇〉,第四篇〈猴國篇〉,第五篇〈美妙篇〉,第六篇〈戰鬥篇〉,第七篇〈后篇〉。

Suresh(左)與廟裡的中國式哈努曼合影。(受訪者提供)
Suresh(左)與廟裡的中國式哈努曼合影。(受訪者提供)

因哈努曼猴子受崇拜

哈努曼在《羅摩衍那》裡至少有兩項為人稱頌的功績,一項為一躍過海(或飛翔過海),成功尋找到悉多的下落,另一項是在雙方交戰期間,前往吉羅娑山尋找仙草,為羅摩大軍療傷。那時仙草都隱藏了起來,哈努曼一怒之下,把整座山托了起來,帶到戰爭地點去,等到把大家治好后,又把整座山托回原位去放。

還有一種說法,當時大軍要渡海討伐十頭魔王,然而怒海咆哮,大家苦無渡海之計,說時遲那時快,哈努曼一臥成了大軍的渡海大橋,而這一幕亦被畫進了泰國曼谷玉佛寺的壁畫裡。

總而言之,在《羅摩衍那》裡,哈努曼驍勇無比,為羅摩立下大功,也因此為后人大為稱頌。連帶的猴子也成了印度人喜愛的動物,在印度宗教場所總不難發現猴子的蹤影。

猴神有千万种化身

吉隆坡十五碑Jalan Scott上有四家印度廟,其中一家即是猴神廟(Arul Megu Sree Veera Hanuman Temple)。路經皇宮路(Jalan Istana)往中環車站(KL Sentral)方向,往左手邊看,就可以看到這座廟宇。

廟宇重建顧問Suresh(蘇惹施)說,此廟原位于坤成中學對面,后因單軌火車站工程而搬遷至現址。重建工程在九年前就展開了,如今已立好三十尊大猴神像與一千多尊小猴神像,希望今年就能完工對外開放。

“我們相信哈努曼還存在于人世間。祂是個勇者,很強大,很聰明,信徒有求必應,像我看過的,祈求手術平安或大病痊癒,都成真了。”也因此該廟重建,資金全來自信徒捐款,至今已花了五百至七百多萬。

非常有趣的是,游走于廟裡會發現,每座猴神像都不一樣,比如一進大門,兩邊立著的是中國式猴神,跟齊天大聖頗像,往內走,還可看到峇厘、柬埔寨、尼泊爾、泰國、印尼、越南、印度等式的猴神像,祂們的服裝打扮不同,神態各異,樣子也很不一樣。

Suresh希望廟宇完工后,大家可以一起來參觀這座廟宇,除了禮敬或欣賞哈努曼,也順便跨越一道種族的門檻。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