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球‧小雪:領教新生代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小地球‧小雪:領教新生代

小時候寫我的志願,篇篇寫的都是當老師。實情並非真那麼偉大,想當人類靈魂工程師,純粹是看上伴隨老師身分而來的威嚴,人人都得聽他的,豈不威風?



不過長大之后,除了替親戚代過一個月的課,倒是不曾試圖沾染教育界,因為十分清楚自己缺乏為人師表最重要的品質--寬容和耐性。

其實,是我吹毛求疵?還是年輕人真的一蟹不如一蟹?

前些時候,大學醫學院辦了個活動,要讓學生瞭解主流醫療體系以外的各種人道救援活動,所以請組織派人到大學分享經驗 。因著地利之便,本人被委上場。



組織說,學生團體的負責人會聯繫我。結果左等右等,講座的日子十分逼近了,還是沒有什麼學生團體的消息。倒是我自己不耐煩了,跟組織要了聯絡方式,主動打電話過去,“尊貴”的負責人才告知,當天活動的確切時間地點以及分享會流程。

抵達現場,負責人把我領到分享會地點,這位晚娘面口的醫學院學生,就像對待下屬那樣,交代我該做的事之后便先行離開。

分享會沒有依時開始,因為學生沒有依時光臨,而是三三兩兩打打鬧鬧著緩緩入場。半小時的分享會裡,晚娘不見蹤影。直到活動結束,晚娘依然沒有回來。學生散去,我等了一陣,還是沒人來,只好自己收拾包袱走人。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但願我一生不會遇見如此醫生!

幾天前,友人受某學院邀請分享經驗,我正好有空,便到場支持打氣。同上次一樣,因為學生們自由風格的入場方式,讓分享會晚了15分鐘開始。

學院講師好聲好氣地說了開場白后,友人便用一個短片開始分享會。短片過后是一張一張照片,配上友人亦莊亦諧的解說,現場笑聲連連。期間,大熒幕上沒有出現半粒文字。我坐在一旁暗自欽佩,投其所好,真是高手。

到了問答時間,學生可選擇舉手原地發問,或通過網頁輸入問題,然后問題便會立即出現大熒幕上。真是高科技……

一如所料,二十多道問題全由大熒幕發出,現場百來個學生,沒有一個公開發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通過機器來向我提問!

提問沒有什麼驚喜,不外是“有何感想?”“難忘的事?”“如何參加?”“為何參與?”等等。當然,還有相當無聊的“你結婚了嗎?”很務實的“參加救援任務能得多少酬勞?”

上一次的分享會裡,也有人問這個,只是,據實回答了以后,該男同學用了3分鐘發表他不能加入救援組織的理由:我是男人,父母和社會對我有期望,我得拼事業,我要在30歲左右成家,然后我需要扛起一家之主之責……我,我,我,我,我……

分享會結束,我原估計友人將被學生包圍。從前參加座談會,最期待的是事后小撮人同主講人近距離的接觸和對話。這一段,往往比講座會本身更無拘束,更精彩。

不幸,我再一次地預測錯誤。同學們貫徹在分享會上表現的態度,沒有一人願意同主講人面對面交流,一個一個各喫茶點、滑手機、嘻嘻哈哈陸續散去。也許,少了熒幕作掩護,小小心靈承受不住正面互動的壓力。

我望著手捧茶點呼吁同學們多拿一些的講師,很想知道如今師範學校是否也與時並進,讓准教師們兼修幼兒教育課?

任職國際人道救援組織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