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天天行走于這個世界。然而,我們距離這世界有多遠?我這麼問,是因為一般人對週遭的環境漠不關心,對世界發生的點點滴滴置身度外。
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煉金術士提醒少年,“你現在人在沙漠裡,所以就把自己融入沙漠中吧!沙漠會教你瞭解世界,事實上,地球表面的所有事物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你甚至不必去瞭解沙漠。你只需要去凝視一顆沙子,就能夠從中看見整個不可思議的世界。”
這段話,跟英國詩人布萊克的《天真的預言》互相呼應: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掌心握無限,剎那是永恆。
是的,一顆小小的沙子,就是一個讓人迷醉的世界。英國媒體曾公佈一組在250倍放大率下看到的沙子。這些細小的微粒被顯微鏡放大后,呈現出細碎的結晶體,格外絢麗多彩,結構精細,每一顆沙子都獨具個性——海螺的螺旋狀碎屑,火山岩的碎屑,還有飄飛的雪花……讓人不得不驚歎“一沙一世界”。
當然,“一沙一世界”的深意不限于一顆沙子,而是我們如何從最微小的事物去關懷世界。
2014年,台灣首屆中學會考,寫作題目為《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看見這題目,大多數孩子以“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能力為切入點。有個叫昀珊的女生卻另闢蹊徑,她想到“如何讓別人和自己一樣好”,她以“關懷”作為主軸,以拔高的視野,為不夠好的未來世界提出應對方法,獲得六級分(最佳表現)。
昀珊的創作班導師透露,這女生平時寫作,總是侃侃而談她對未來的渴望和夢想。老師感受到這孩子正用心看見這個世界、用心領略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最難得的是,昀珊一直堅持:書寫應當是快樂的、自由的、展現自我的,甚至可以撼動、改變世界。這正是她跟一般學生的不同之處!很多學生寫作,總是以“得到最高分”為終極目標,而昀珊寫作,卻是為了“撼動、改變世界”——格局,決定了她可以走得更遠。
在沙漠奔馳的少年一直嘗試融入沙漠,因此可以走得很遠。沙漠上的貝殼,讓他知道沙漠曾經是海。
煉金術士要男孩把貝殼放在他的耳際邊。男孩在年幼時候也曾經這麼做過無數遍,而且也從貝殼裡聽過海的聲音。
“海就活在這個貝殼裡,這是貝殼的天命。貝殼會不斷地重複著海的聲音,直到有一天,沙漠又被大海所覆蓋為止。”
滄海桑田,海市蜃樓,莫不在述說著這世界的變幻無窮。假如我們從來沒想過關心世界、融入世界,我們就很容易走歪路,傷害了這世界。
當從未降雪的地方突然白雪飄飄,當地人竟然樂得歡呼起舞,我為他們的無知感到悲哀。
我們,到底距離這世界有多遠?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巴西名作家保羅柯艾略的經典寓言式小說。小說運用富含哲理和詩意的語言講述了牧羊少年聖地亞哥追尋寶藏的奇幻冒險故事,極具啟發性和勵志意義。小說出版后,便風魔全球,暢銷160多個國家,登上20多個國家暢銷榜第一名,已被翻譯成68種語言,是當今在世作家作品中被翻譯最多的小說。全球銷量超過6500萬冊,是歷史上最暢銷的葡萄牙語小說。這部小說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現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