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反应一致 “复制创刊号,赞!”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读者反应一致 “复制创刊号,赞!”

在关丹一间茶室,袁跃铭(坐者右)与友人齐齐翻阅《中国报》创刊号,大赞别出心栽。坐者右2起为谭国华及谭瑞莲,站者右为黎素珍及李玉凤。
在关丹一间茶室,袁跃铭(坐者右)与友人齐齐翻阅《中国报》创刊号,大赞别出心栽。坐者右2起为谭国华及谭瑞莲,站者右为黎素珍及李玉凤。

(关丹、文德甲、劳勿、文冬、瓜拉登嘉楼、哥打峇鲁1日讯)《中国报》创刊70周年,特印复制创刊号,展示70年来为报付出的全体职员的劳苦功高,并冀望下一个70年的到来!



今日是本报创刊70周年庆,特印复制创刊号,本报各办事处记者走访各报摊,受访的读者对创刊号一致赞好,并赞扬从过去至今,《中国报》的全体职员,努力为读者奉献及提供最好新闻的敬业及专业精神。

如上了历史课
★关丹叶松涧(55岁,电器维修业)

周一的《中国报》很特别,让我们看到了创刊之初的面貌。《中国报》比我“老”,有幸看到过去的它,让我有如上了一堂历史课,对比现在的新闻排版,我看到了《中国报》的进步,及贴近民声。我希望《中国报》能加强国际及经济新闻。



红字备感喜庆
★瓜登谢亚情(59岁、小贩)

以《中国报》为精神粮食超过10年,翻阅配合创报70周年,推出的四大版复古特刊后,才知道这份华文报章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特别以红色字体呈现的创刊号,不但重温当年旧报纸的感觉,也看到旧报馆的面貌,在年关将近之际也充分带来喜庆之感。

了解后很感动
★文德甲王秀娟(51岁,书记)

尽管复古特刊的呈现手法,一堆字体密密麻麻,照片也不多,但我却详细逐字阅读。深入了解《中国报》创刊历史后,觉得创刊的确不易,我为此深深感动。《中国报》这些年来为读者呈现各种新闻,让读者获益良多,全体职员劳苦功高。

怀念直式排法
★哥打峇鲁方明辉(66岁,茶室东主)

周一看到《中国报》特别出版四大版复古特刊,让我勾起年轻时代时所看的报纸,很值得收藏。

我看到这创刊号用竖排文字,感到很惊讶,很多早期阅报的情景,一一浮现在脑海中,包括黑白照的报纸。

老实说,我很怀念这传统式的直排式版位,有一番的古典味。不过,目前也已习惯以横排式呈现的新闻。

了解创刊历史
★文德甲林青汕(60岁,神料店)

《中国报》复古特刊很特别,能让读者了解《中国报》创刊历史,在《中国报》70周年庆的这天刊登,格外有意义。我祝贺《中国报》会务蒸蒸日上,也感谢《中国报》全体职员的尽心尽力,将每天发生的大小新闻一一呈现给读者,让我们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如走时光隧道
★文冬理发师王色金(76岁)

我20余岁时,父母也已经购买《中国报》,至今已经阅读了约50余年,对《中国报》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周一的《中国报》特别推出复古特刊,就如70年前的报纸,令人感到有如走入时光隧道,并从中了解到历史。希望《中国报》能够继续壮大、加强内容,吸引更多人支持。

给予无限祝福
★文冬玻璃口新村居民杨关海(75岁)

我每天风雨不改的到玻璃口新村罗亚谷报摊购买《中国报》,周一看到《中国报》欢庆70周年,我给予无限祝福。

我阅读了《中国报》已经20余年,从以前黑白到目前全彩色化,并对《中国报》在报导“大新闻”时的表现深表赞赏,每当国内外有大事件时,也特别深入和图文并茂报导,特别吸引人。

珍藏起来留念
★劳勿新巴力张玉红(75岁,退休人士)

我看《中国报》超过30年,是长期订户,对《中国报》“情有独钟”,欣见周一特印四大版复古特刊,看后犹如走入时光隧道,重温70年前的情景,包括创办人是敦李孝式,相关历史资料可读性很高,将珍藏起来留念。《中国报》是我的“精神粮食”,从东海岸、国际、国内、经济、体育、副刊及娱乐新闻,每版都详细阅读,每日至少花3小时,适逢报业假期,无报可读,就怅然若失,浑身不自在。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