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到了第4週,市場才稍微感染到一絲絲喜氣,不外是無法控制的油價迅速回升,校準預算案“佳音”推動令吉回升、馬股勁揚。
預算案的政策如特別減免和公積金減3%不外就是故技重施,市場因應傳出的數據也只是舊料重炒,但是原來好橋段不怕舊,感覺就是財神爺派錢來了,看市場的反應就知道。
政府的政策動機明顯,讓現金流向市場,再從市場收取更多的錢,此舉不言而喻,振興經濟嘛,人人有責,這也不是我們說了算的事。
但是以目前狀況來看,這招能管用嗎?
一說起月薪少過6300令吉的打工族減公積金繳更高稅,大家都聒噪了起來,生氣的原因當然是政府美其名減輕生活成本,實則多收了稅。
但是回頭一想,如果6300令吉的3%是189令吉,這些錢或許是孩子一個半月的巴士車費或是伙食費,又或者可能是不到一個月的交通費或伙食費,更別說是月薪2000令吉、3000令吉甚至4000令吉的打工族。
回到一開始,真的有需要減這個3%?
我們不止一次聽到公積金局強調,大多數的會員在退休后會錢不夠用,理由不外是生活成本提高、錢越來越小,這一次繳納率不增反減,還有人想讓雇主繳納率也減,那根本就是和國家未來過不去。
上一次政府推出這個措施時,印象中沒什么同事有興趣加入,既然這一次反應也這么大,納稅人還是考慮清楚才決定扣這3%。
政府出此下策看來也是狗急跳牆,為刺激內需消費什么罵都願意聽,財神爺會不會來絕對不只是看天意,新一年想辦法和別人搶財神才是重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