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瞬間瞄過一則直涼華社在其區內淡馬魯街道掛紅燈籠的新聞,瞭解到直涼人過年要發揚中華文化,會遇到一定的困境,然而,他們可以一年又一年的突破困境,不讓文化受到衝擊。
木龍非直涼人,亦受感動,于是不禁動筆寫了一篇于上週六在《中國報》專欄見報的拙著“直涼新年一樣火紅”,本意只為讚揚直涼華人為民族文化付出的博大精神。
不料,木龍粗心大意,誤將主辦掛燈籠及推動春節活動的單位,直涼華夏大會堂,說成直涼村委會,受報館記者通知之后,知道犯了錯誤,誤了東海岸讀者。
受指正之后,木龍深感抱歉,無心之失,望直涼華夏大會堂和直涼人海量汪涵,它們只在社交網上指正,未予以狂力鞭伐,實感慶幸。
受教之余,拙筆還是要繞著,鄉團組織在政府不願意正視及不資助華人節慶的常態角度發發牢騷。
其實,全國各地華社辦春節活動不靠政府,多靠自己,實情完全在直涼反映了出來。
直涼人向來是華教和中華文化的捍衛者,對民族文化和教育向來不妥協,在縣議會欠缺主動和資助,態度冷淡的情況下,自己出資在直涼淡馬魯街道掛紅燈籠,可以是展示民族力量的做法,也可以是向當局展示不屑外援的態度,卻受到全體華社認同。
就因為它是義舉,直涼人縱使分有多個政治和社會派系,也未有人敢大聲對掛燈籠和亮燈儀式持異議,即使有,也只在背后暗地裡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