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丙申年刊.大年初一 广府人听甚么?
特约:张吉安
2001年,曾在槟城乔治市老社区专访一个83岁的“老广府”张添丰爷爷,听他回溯童年过年听见的“喜庆”,完全不逊于现代的过节氛围。由于出生在一个大家族的屋簷下,自小对宗族祭祀特别重视,他已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始,家里在大年初一就有拜早堂的习俗,最讲究的还会聘请一组“八音师傅”坐在大堂来演奏广东音乐,家族来访的亲戚老少,都会集中在祖家大堂敬拜主神,再跪拜祖先,过后会在师傅演奏一首〈大开门〉和〈金玉满堂〉的喜庆音乐下,爷爷在门口燃放一串大红爆竹,小辈方能向祖辈拜年讨利市。
1960年代之后,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祭祖拜神仪式慢慢从简,也不再聘请“八音师傅”,从此大年初一早上在厅堂,改用唱机播放唱片录音,一来方便省事,二来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从当时市面上大量出版的广东音乐黑胶唱片,反映了民间乐师的需求已逐渐被新媒介取代。
广东音乐原属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功架动作的乐曲,原称“班本”,较长的曲子叫“大过场”,短曲叫“小过场”,依其乐曲的长短可分为大调与小调,所以早期的广东音乐是泛指小曲,即器乐而言,后来已成为习用的专称。
除了为粉墨登场而奏,有些曲目如〈金玉满堂〉和〈一锭金〉被采用在是广府人的婚俗拜堂和年节祭祖仪式,声韵铿锵,因而戏曲的伴奏乐队从戏台,走到民间,逐渐打破了乐曲的空间运用,进而长期孕育成八音乐队、行街乐队和坐堂乐队的格局。
到了20、30年代,出现了一批音乐家像吕文成、何柳堂、丘鹤梼等人,吸取了民间曲艺、小曲和戏曲器乐,写出了不少节奏明快的音乐如〈步步高〉、〈赛龙夺锦〉、〈狮子滚球〉、〈双龙戏珠〉,流传至今,演化成群众在过年必演必听的喜庆音乐。
加官贺寿.祝寿歌
黑胶唱片·广东音乐(1962)
粤剧戏班适逢年节庙会和酬神堂会,会以例戏作为正本剧目的开场,一般上会上演〈贺寿〉、〈加官〉和〈天姬送子〉为主家的吉祥贺礼,后来,八音乐队在过年堂会上,也会演奏这些过场小曲来贺年。
四喜临门
黑胶唱片·十番锣鼓(1965)
“十番锣鼓”始于明代,在江南一带流传,后来广泛地影响南方各区域的鼓吹音乐。“十”意指乐器繁多,“番”则是翻来覆去,变化多端的意思,在南方籍贯社群的过年、过节、庙会、阵头都会聘用吹打来铺陈气氛,作为装点仪式,以示隆重。
乐队编制的不同,是依据演奏形式来分类,如笛吹锣鼓、笙吹锣鼓、粗细丝竹锣鼓以及清锣鼓。〈四喜临门〉是流传最广的“十番锣鼓”套曲,全曲共分“四番”(四段),每一番以小钹、小锣、大堂鼓以及大锣作为领奏,充分表现打击乐的丰富多彩,当中的结构隐喻“丁、财、贵、寿”的四喜临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