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所缺水電不能遷入 42成員擠小工廠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新會所缺水電不能遷入 42成員擠小工廠

報導:劉淑美
地點:加影佳寧之家
(加影9日訊)儘管加影佳寧之家已在陽光花園(Taman Cahaya)建起新會所,但因尚缺水電供應而不能遷入運作,因此目前暫時在盼望之光落腳,42名成員擠入區區5000平方尺的工廠地段。



原本位於親善花園(Taman Muhibbah)的加影佳寧之家和在流古路(Jalan Reko)的盼望之光,是由義葉麗娟一手所成立為,分別成立了13和4年,主要收留殘障人士、吸毒者、智障人士、樂齡人士、單親媽媽、未婚媽媽、輕微的精神病患、憂鬱症病患等,共42名。

基於加影佳寧之家遭到當地部分居民的反對而暫時搬入盼望之光。

估計新年後遷入



加影佳寧之家和盼望之光創辦人兼負責人葉麗娟接受《中國報》專訪時指出,他們原本獲得善心人士的贊助,以在雙溪登卡斯(Sungai Tangkas)的一片土地建為新會所,可是卻掀起反對聲浪而卻步。

她指出,目前位於陽光花園的會所已建竣,不過當地的水電供應還沒接駁不能遷入,估計新年后,佳寧之家的30多名成員將遷入居住。

“佳寧之家在親善花園的雙層2間排屋已有13年,當時獲得好心人士象徵式收取1令吉租金,我們用了4年時間來裝修,當時以為往后可安心過生活,可是卻意想不到被當地居民投訴至加影市議會,佳寧之家的成員在3個月前紛紛遷入盼望之光暫住。”

儘管逼遷事宜獲得許多政黨的支持,惟最終仍逃不過搬離的命運,葉麗娟也坦承當時是很傷心。

她指出,儘管新的會所已建竣,可是耗資逾20萬令吉的費用還得逐一償還,因此希望大眾可出手援助。

收留者不乏專業人士

居住在佳寧之家和盼望之光的各成員都有各自的故事,他們也曾是國家棟樑之一,有校長、教師、模範生、校花和優異生,可是他們卻因面對人生中的打擊而迷失自我,所幸遇到充滿愛心的葉麗娟收留。

與葉麗娟交流過程中,了解到居住在佳寧之家和盼望之光的成員們不乏專業人士,可是他們卻因生活、學業、事業和愛情等的壓力而面對打擊。

他們的故事是很悲哀,甚至被人遺棄和欺負,而葉麗娟即敞開其援助之手拉他們一把,將他們收留在充滿溫暖和關懷的地方,並提供一天三餐、睡覺和活動的空間。

葉麗娟指出,避免有人出走,會做好安全和防範措施,包括大門的鐵門需永遠關閉、加高圍牆和安裝閉路電視等。

值得一提的是,佳寧之家和盼望之光所收留的人都非常有秩序,面對不聽話和亂發脾氣的人,葉麗娟就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即把他們關在面壁思過室,並在房間內放一本聖經和紙張,要求他們透過罰抄的方式自我反省。

葉麗娟笑言,這個方法非常有效,最令人覺得溫馨的是,其他成員眼見有人被關在面壁思過室,就會在門外和房間內的人聊天,可見大家的關係融洽。

地點偏僻外人難找

葉麗娟指出,基於佳寧之家和盼望之光目前都暫時在流古路運作,可是基於地點偏僻,外人是難以依靠導航系統或waze抵達,造成很多人都無法尋得地點而打道回府,或將物品轉送給毗鄰的慈善機構。

“我們也鼓勵大家前來時,事先聯絡我。”

她指出,該機構提供一日三餐給居住的成員們,而一些大機構或公司偶爾也會邀請他們去觀看電影和吃飯等。

此外,佳寧之家和盼望之光也收留精神分裂和憂鬱症的病患,不過前提是不能有暴力行為,否則將會為其他人帶來傷害。

葉麗娟指出,在面試的時候,會仔細觀察上述病患的臉部表情等,而在路邊遊蕩的人士則不會收留。

無論如何,葉麗娟希望佳寧之家和盼望之光可持續獲得大眾的支持和捐助,任何詢問可致電聯絡Wendy012-2380043。

成員互相扶持如大家庭

無論是佳寧之家或盼望之光,在該中心居住的所有人猶如真正的大家庭般,互相扶持,快樂的在同一屋簷下生活。

葉麗娟坦言,儘管盼望之光屬於工廠地段,可是環境優美,而她也在工廠四處種植花草樹木美化環境,不過42名成員擠在5000平方尺的地段實在不適。

她指出,佳寧之家的樂齡人士不希望面對數度搬遷,她也建議發展商往后發展任何工程時,可規定一片地段作為慈善用途,再讓合法的慈善機構做出申請。

她說,政府是不允許慈善機構將住宅區的用途改為慈善用途,可是卻沒有明文規定何地段可作為慈善會所。

她強調慈善機構照顧弱勢團體已不容易,還得籌辦慈善晚宴和義賣會來籌募會所的開銷。

“我們每個月的開銷就高達2萬6000令吉,單是佳寧之家都耗費了1萬8000至1萬9000令吉,儘管佳寧之家早期的地點免租金,可是仍需支付門牌稅和土地稅,而盼望之光的租金每月已需1800令吉。

她指出,佳寧之家和盼望之光共有6名社工24小時服務。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