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所缺水电不能迁入 42成员挤小工厂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新会所缺水电不能迁入 42成员挤小工厂

报导:刘淑美
地点:加影佳宁之家
(加影9日讯)尽管加影佳宁之家已在阳光花园(Taman Cahaya)建起新会所,但因尚缺水电供应而不能迁入运作,因此目前暂时在盼望之光落脚,42名成员挤入区区5000平方尺的工厂地段。



原本位于亲善花园(Taman Muhibbah)的加影佳宁之家和在流古路(Jalan Reko)的盼望之光,是由义叶丽娟一手所成立为,分别成立了13和4年,主要收留残障人士、吸毒者、智障人士、乐龄人士、单亲妈妈、未婚妈妈、轻微的精神病患、忧郁症病患等,共42名。

基于加影佳宁之家遭到当地部分居民的反对而暂时搬入盼望之光。

估计新年后迁入



加影佳宁之家和盼望之光创办人兼负责人叶丽娟接受《中国报》专访时指出,他们原本获得善心人士的赞助,以在双溪登卡斯(Sungai Tangkas)的一片土地建为新会所,可是却掀起反对声浪而却步。

她指出,目前位于阳光花园的会所已建竣,不过当地的水电供应还没接驳不能迁入,估计新年后,佳宁之家的30多名成员将迁入居住。

“佳宁之家在亲善花园的双层2间排屋已有13年,当时获得好心人士象征式收取1令吉租金,我们用了4年时间来装修,当时以为往后可安心过生活,可是却意想不到被当地居民投诉至加影市议会,佳宁之家的成员在3个月前纷纷迁入盼望之光暂住。”

尽管逼迁事宜获得许多政党的支持,惟最终仍逃不过搬离的命运,叶丽娟也坦承当时是很伤心。

她指出,尽管新的会所已建竣,可是耗资逾20万令吉的费用还得逐一偿还,因此希望大众可出手援助。

收留者不乏专业人士

居住在佳宁之家和盼望之光的各成员都有各自的故事,他们也曾是国家栋梁之一,有校长、教师、模范生、校花和优异生,可是他们却因面对人生中的打击而迷失自我,所幸遇到充满爱心的叶丽娟收留。

与叶丽娟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居住在佳宁之家和盼望之光的成员们不乏专业人士,可是他们却因生活、学业、事业和爱情等的压力而面对打击。

他们的故事是很悲哀,甚至被人遗弃和欺负,而叶丽娟即敞开其援助之手拉他们一把,将他们收留在充满温暖和关怀的地方,并提供一天三餐、睡觉和活动的空间。

叶丽娟指出,避免有人出走,会做好安全和防范措施,包括大门的铁门需永远关闭、加高围墙和安装闭路电视等。

值得一提的是,佳宁之家和盼望之光所收留的人都非常有秩序,面对不听话和乱发脾气的人,叶丽娟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即把他们关在面壁思过室,并在房间内放一本圣经和纸张,要求他们透过罚抄的方式自我反省。

叶丽娟笑言,这个方法非常有效,最令人觉得温馨的是,其他成员眼见有人被关在面壁思过室,就会在门外和房间内的人聊天,可见大家的关系融洽。

地点偏僻外人难找

叶丽娟指出,基于佳宁之家和盼望之光目前都暂时在流古路运作,可是基于地点偏僻,外人是难以依靠导航系统或waze抵达,造成很多人都无法寻得地点而打道回府,或将物品转送给毗邻的慈善机构。

“我们也鼓励大家前来时,事先联络我。”

她指出,该机构提供一日三餐给居住的成员们,而一些大机构或公司偶尔也会邀请他们去观看电影和吃饭等。

此外,佳宁之家和盼望之光也收留精神分裂和忧郁症的病患,不过前提是不能有暴力行为,否则将会为其他人带来伤害。

叶丽娟指出,在面试的时候,会仔细观察上述病患的脸部表情等,而在路边游荡的人士则不会收留。

无论如何,叶丽娟希望佳宁之家和盼望之光可持续获得大众的支持和捐助,任何询问可致电联络Wendy012-2380043。

成员互相扶持如大家庭

无论是佳宁之家或盼望之光,在该中心居住的所有人犹如真正的大家庭般,互相扶持,快乐的在同一屋簷下生活。

叶丽娟坦言,尽管盼望之光属于工厂地段,可是环境优美,而她也在工厂四处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不过42名成员挤在5000平方尺的地段实在不适。

她指出,佳宁之家的乐龄人士不希望面对数度搬迁,她也建议发展商往后发展任何工程时,可规定一片地段作为慈善用途,再让合法的慈善机构做出申请。

她说,政府是不允许慈善机构将住宅区的用途改为慈善用途,可是却没有明文规定何地段可作为慈善会所。

她强调慈善机构照顾弱势团体已不容易,还得筹办慈善晚宴和义卖会来筹募会所的开销。

“我们每个月的开销就高达2万6000令吉,单是佳宁之家都耗费了1万8000至1万9000令吉,尽管佳宁之家早期的地点免租金,可是仍需支付门牌税和土地税,而盼望之光的租金每月已需1800令吉。

她指出,佳宁之家和盼望之光共有6名社工24小时服务。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