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扬琴柳月琴难不倒 廖家4兄姐弟奏华乐
报导:徐可丽
(关丹10日讯)“人家不喜欢的(玩意儿),我们就要学,更何况华乐是华族传统文化…!”
关丹廖家4兄姊弟在父亲薰陶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被同学嘲笑为“老土、过时”的二胡、扬琴及柳月琴。经多年磨练,4人从当初被迫学,变成如今热爱学,更可自个儿组成小小“廖家华乐队”,一了父亲小时候,无法学华乐的遗憾。
大哥廖文安(17岁)、大姐廖淑咏(15岁)、3弟廖文亮(12岁)及小弟廖文翰(11岁),分别拥有4至8年的学习经验,4人性格腼腆,但认真表演弹奏乐曲时,仿如老练的乐手。
同学都不解为何他们选择古老玩意儿,作为学校课外活动。正当华乐班同学一个接一个选择放弃,4人依旧坚持到底,如今晋级成为小老师,指导新生。
父亲是伯乐
父亲廖胤崃(57岁,住在关丹武吉士东阁)是4兄姊弟的伯乐,每天督促孩子们在家勤练一小时;孩子遇到瓶颈,学到哭并囔着要放弃时,他总会在旁“半哄半诱”地鼓励孩子。
廖氏坦言,除了长女淑咏对音乐有兴趣,其余3人都是“硬著头皮”学习;孩子们在学习的首个月充满新鲜感,接下来的两至三个月却吵着要放弃。
“孩子年纪小,学不会就会闹脾气,但过了这段短暂容易半途而废的过度期,及发觉学习乐趣后,就会爱上(华乐)。”
廖胤崃感谢关丹培才华小设有华乐班,让孩子享有免费学习机会,并希望其他家长像他一般鼓励及督促孩子,让他们熟能生巧。
他坦言,自小对华乐产生兴趣,碍于家境贫穷,放学后就得帮忙父母做家务种菜,失去学习机会。
勤练二胡半年就可弹奏
拉二胡,如同拉“鸡颈”?
擅长拉二胡的廖文安说,华乐在学校属于冷门课外活动,许多同学不曾接触,就已表现抗拒,认为古乐十分无趣,有者更把拉二胡的动作,嘲笑为拉鸡颈。
他以前就读关丹培才华小,华乐班趁著每年开学首月,都会招收新生,但学生反应很冷淡,他在1及2年级连考两次入学试都不过关,但不轻言放弃,念3年级时第3度报考,才顺利加入华乐班。
廖文安认为,华乐队中,以二胡最普遍,勤练半年就可弹奏完整曲目,1至2年即能打好基础。
“我起初对拉二胡毫无头绪,常会练到手麻及手指长水泡,也曾吵着要放弃,可是掌握诀窍后,就会有很大成就感。”
此外,廖淑咏说,看着其他华乐班同学一个个放弃,感到无比失落,但也庆幸自己能坚持学好二胡。
她说,偶尔在家会与兄弟们学弹新乐曲,特别是农历新年的到来,在父亲的要求下,齐学习弹奏新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