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肯:啃日子── 游子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方肯:啃日子── 游子心

“最辛苦的時刻,就是離開家的前后兩個小時,”朋友小李說,“不過上了飛機后,心情就會恢復平靜,為重新回到工作而踏實下來。”



小李在沙巴工作,每週往返沙巴和吉隆坡,和家人團聚只有短短的週末兩天。我也曾這樣往返吉隆坡和新山,總是迫不及待回家,然后拖到最后一刻才開車回隆。我完全瞭解這樣的游子心。身心俱疲,又無可奈何。

有些人離家后,父母仍在家裡,多數會為孩子保留原有的房間,時常打掃,東西也原封不動的,希望孩子能常回家,有個舒適的地方棲息,一切猶如不曾改變。

然而也有些人離家后,他們的房間會變成儲藏室,或堆滿了雜物,漸漸也就失去落腳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不是和家人共擠一室,就是住在客房。



這就是游子。

孤身在外,難得回家,有時卻不見家人展臂迎接,或話題開始生疏,彷彿隱形的排擠。心頭難免失落,但礙于面子問題,也不願透露半點愁緒。心理的灰暗面積慢慢擴大,忍不住要自我懷疑,自己在家的存在價值似乎可有可無,回不回來並無異樣。

然而,異鄉不是我家,我家卻也不是我家。這樣的想法自憐又悲哀。

這就是游子。

到台灣升學三年左右的老盧說,她現在對吉隆坡已經不熟悉。想到我如今對自己老家的環境也不太熟悉,畢竟多了新的發展,舊的事物又被除去。不少朋友在異鄉多年,回到自己生長之地時,就什麼都不習慣,甚至跟身邊的人和物格格不入,因此憂鬱。想回來,又想離開,萬分糾結。

這就是游子。

我認識了一個美國朋友,斯科特,本來和澳洲籍太太在澳洲定居,但由于太太公事在身,兩人來到馬來西亞。他的父母還在美國,但他只在聖誕節才回去團聚。他說:“我太太在哪裡,哪裡就是我的家。”

他的家是流動的,寄託于他所愛的人,只要一離開太太,他遂成游子,時刻都感覺孤單又陌生,無所適從。

回憶當年,我收拾一車行李,準備出發到吉隆坡工作。母親撥電來道別,跟我說:“不要怕啊,慢慢開車。”我那時候還心想,以為我還沒長大呢。

辭職回家后,父母都不在了,所謂的“家”對我僅為一間房子而已,已無意義。

游子歸來,豈是為了一張熟悉的床而已?有些時間錯過了,就永遠回不來了。

時間的洗禮下,瀟灑與不羈變得奢侈,也假裝不來。

方肯──新山人,自由文字工作者,現居吉隆坡。生命太短,樂子太多,立志玩到最后一口氣。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