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樂無窮(第1篇)‧騎腳車代步 緩解壓力 樂與苦路況危險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騎樂無窮(第1篇)‧騎腳車代步 緩解壓力 樂與苦路況危險

劉茹櫻(右)跟教練學車,方法正確又安全。
劉茹櫻(右)跟教練學車,方法正確又安全。

報導:許雅玲
圖:連國強、潘嘉威



新年伊始,不管男女老少,許下的願望,必然包括:身體健康!

想要身體健康,有個簡單又容易達成的方法:腳車運動。

19世紀后期,腳車運動最早在歐洲開展,20世紀初期,腳車運動才在亞洲出現,並且很快成為人口大國──中國最重要的代步工具。



1990年代以后,腳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功能,逐漸被摩哆和汽車取代,然而,作為休閒、體育、旅行、競技活動,仍在發揚光大。

不管是休閒、體育、旅行、競技,腳車騎士的初體驗,都是從家庭休閒騎乘開始。

大馬傑出腳車達人關家融(Kenny Kwan),中小學時代,騎著腳車,從茨廠街住家騎到學校上課。

“那個年代,馬來學生都是騎腳車上學。可是,我的老師禁止我騎腳車上學,因為很危險。”

“中學畢業,投入社會工作,因為忙碌,沒時間騎車。后來,想要緩解工作壓力,又開始騎腳車。”

不管是到兩條街外的雜貨舖買東西,抑或上班工作,他均以腳車代步。

在大自然中,出了一身汗,心情愉快,壓力大減,到了公司,洗刷一番,便清爽工作。后來,馬路增大,車輛增多,不管腳車騎士多謹慎,路況越來越危險,他這才放棄用腳車通勤。

“每個人都跟我這樣說:腳車沒有繳付路稅,不應該上路;腳車上路危險,阻礙交通……這些觀念都不好,只要大家小心謹慎,遵守交通規則,腳車上路不是問題。”

要學得正確

最令他失望的是,一些態度惡劣的道路使用者,覺得腳車阻礙,還想撞倒騎士。

幸好,這不打擊關家融騎乘熱情,從休閒生活騎乘,到腳車通勤,不管是腳車知識或騎乘技術,越玩越專精。直至28歲,第一次起心動念:我該參加腳車競技比賽!

另一邊廂,去年7月,第一次坐上腳車座墊,雙腳離開地面,大力踩踏板前進的新手劉茹櫻(關家融的學生),難掩心花怒放:原來,騎腳車是這么開心的感受。

這位36歲的甜美家庭補習老師透露,“3年前,丈夫愛上腳車運動,每個週末都會和朋友一起活動。雖然我也想和丈夫一起家庭騎遊,但我不會騎腳車,只好作罷。”

本身不愛運動的她,在家裡想像“騎乘”3年后,終于下定決心:不能一直想,是時候行動──學踏腳車!

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行業,劉茹櫻特別講究:要學,就要學最安全,最正確的方法。

檳城甲州先後興起

李美雄表示,“大馬騎腳車風氣,先從檳城興起,馬六甲稍后加入。兩個州屬,人們都可以從家裡騎到目的地,地方人士更容易接受腳車的推行。”

至于雪隆,向來都有人騎乘,直至5、6年前,才吹起一股風潮,公園住宅範圍內,隨處可見大人帶小孩、老公跟老婆,一起輕鬆騎。

“只要不是忙碌的大道或小路,都適合騎乘。雪隆比較麻煩的一點是:車友必須設法把腳車載去一個地點,比如說布城,才能開始騎乘。小折就勉強能裝進車子裡。”他說。

週末,想要騎乘遠一點,可以從烏魯冷岳,南下至士毛月、知知港;想練爬坡,可騎到雲頂森芭;想騎再遠,不妨考慮福隆港、適耕莊,或者乾脆騎至安順、怡保和金馬崙。

說起來,關家融念念不忘雪州龍溪至彭亨北根的腳車風光,“沿著海岸線,路過小村莊,騎過稻田…..腳車帶我去汽車去不到的地方,加上,上下起伏路況,這是騎乘最棒的一點。”

花兩小時從零到學會

家裡都有現成的腳車好手,何必跟關家融拜師學藝?

“呵呵,丈夫是家人,家人之間有一層親密關係,丈夫想教好太太騎車,很不容易,況且,親人之間,總是特別沒耐性。所以,丈夫幫我找到關家融當教練。”

第一堂課,從完全不會到學會,劉茹櫻僅用了兩個小時,丈夫也嘖嘖稱奇。

“那是因為我有牛一般的韌性,喜歡接受挑戰,不輕易放棄。現在,我的技術相當不錯了,有信心騎上馬路,也可以完成30公里騎程,下一次,我要突破自己,騎完40公里。”

“會騎腳車后,接觸不一樣的東西,有了不一樣的視野,也有機會和丈夫一起騎乘,促進夫妻感情。”

訂目標跨州騎腳車

劉茹櫻為自己訂下目標:兩年之內,參加三天兩夜的跨州腳車活動。

“教練說,每個喜愛腳車運動的人,都會愛上這個具有20多年歷史的活動,因為這不是嚴格的競技比賽,逾千名海內外,志同道合的車友,互相認識和交流,所以,教練非常鼓勵學員參加,體驗我們的收力、耐心和意志力。”

為此,她開始進行鍛煉:不只修煉腿力,還要提升各方面的進展,包括提高肺活量,使到自己能騎得更遠、更好。

“跨州腳車活動,不奢望拿獎,只要完成,就很厲害了。”話說到此,她已眉飛色舞。

就算曬黑也要騎

女孩子愛美,追求一白遮三醜,肯定怕在太陽下曝曬。

“確實,騎腳車的唯一缺點便是:曬黑。可是,我不是普通的女孩子,曬黑一點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腳車運動,訓練我的獨立性,更讓我學到:在哪裡跌倒,在哪裡爬起。”她笑說:“悄悄告訴你,騎了4個月,我已減重5公斤。”

就連身邊朋友都注意到:劉茹櫻的笑聲更開朗了。

“騎腳車,接觸大自然,攝取天然維他命D,人會更開朗,免疫能力亦提高,就算身邊有人傷風感冒,都不受感染。”她說。

看到劉茹櫻的轉變,朋友圈中的妻子們,紛紛主動要求丈夫夠買腳車給她們,以享受家庭騎遊樂。

確定目的選好腳車

人生的第一輛腳車,該怎么選擇?

腳車達人關家融和李美雄(Max Lee),不約而同指出,“首先,確認你的買車目的,究竟是想在週末假日和家人朋友輕鬆騎?還是作為上班代步工具?或是要參加競技?”

確認后,便可決定店家:品牌專賣店、大型車店。主力品牌、車種,均不盡相同,技術面也有所不同。

先駕小折再升級

新手劉茹櫻人生中的第一輛腳車,是輛折疊腳車,俗稱小折。

關家融表示:“初學者可以選用任何腳車,只不過,小折的腳踏較低,雙腳可以以踏在地上,新手不會懼怕。駕馭小折后,再升級其他腳車。”

今天,輕鬆駕馭小折的劉茹櫻說:“小折有極限,主要在速度上,就算騎士的體力用盡,都無法超越小折的極限,想要突破,必須升級腳車。”

6大腳車類型

◆公路腳車(Road Bike)

公路上最快的腳車,好比腳車裡的“跑車”。

設計上,更大考量高速,車架和配件不須加強,重量較輕。21齒輪加上大輪徑碳纖維車胎,可減低風阻的下彎把手,較窄的高氣壓低阻力外胎,決定高速飛馳的因素。

◆登山車(Mountain Bike)

起源于1977年美國舊金山,主要用于山地越野,享受崎嶇山地帶來的起伏快感,以及野性征服感。

主要設計特征為:寬而多齒的論壇(提供抓地力)、直把,以及具有變速(可變換省力或快速的檔位)。此外,前叉是登山車中,科技含量較高的部件:遇到障礙物,前叉被壓縮,到了極點,被回彈到原來長度。硬前叉不多見,基本都是帶避震器的前叉。

初期,登山車沒避震功能,后來,為了應付下坡競賽時的衝撞,發明前避震,即硬尾骨架(HardTail),近10年,為了更好地吸收衝擊,讓騎行更舒適,全避震(前后避震,Full Suspension)應運而生,並且越來越普及。

◆場地腳車(Track)

橢圓形室內賽道上競賽的腳車:短距離競速賽、凱林賽、1公路個人計時賽、中長距離記分賽、麥迪遜賽、4公里個人及團體追逐賽等。腳車特點為:沒有剎車掣,沒有變速器,沒有可逆轉的飛輪,均靠停止踩動腳踏來減慢車速和停車。

◆旅行腳車(Touring Bike)

由公路車發展而來,適合遠程旅行,設計上,追求舒適放鬆的車架幾何設計,能夠負重,有很低的最低檔位,使用較寬的車胎。

◆雙人腳車(Tandem Bike)

兩人或以上,協同出力,由前座車手控制方向。

◆折疊車(Folding Bike)

為了便于攜帶與裝進車內而設計的車種,一些國家的鐵路、捷運或航空等公共運輸工具,允許旅客攜帶可摺疊折疊車。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