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物物交换活动 不要钱市集助找新主
报导:曾有为、叶芷妤、刘思辰
摄影:刘丽敏
(古来11日讯)大扫除过后,搜出许多买了又用不着、丢了又浪费的物品,那不妨走一趟“不要钱市集”,来个新年物物交换活动,替物品找新主人!
位于加拉巴沙威新村2路及3路之间的小巷,新年前夕首次推广“不要钱市集”,让大家在迎接新春佳节之际,将家中积囤已久的物品在大扫除后,前来清空一番。
公众可将无用处的物品,贡献在“不要钱市集”,且在物物交换的平台上,让有需要者前来换取有用的物品。
物物交换活动是由沙威文创社与古来洪仙大帝丙申年福首理事会联办。
《中国报》走访“不要钱市集”,发现小巷摆放几个桌子,放置许多等待“第二个主人”的物品,公众随性前来奉献物品,即可选择看中的物品,数量不受限制。
公众只需用自己认为相等价值的物品交换物品,便可把心仪物品带回去,让交易回归最原始的模样。
物物交换的物品包括二手物品,如书本、漫画、洋娃娃、衣服、鞋子、吊坠、手表、手机、电器与手提电脑等等。
当中还有未拆封的新物品,如亲朋属友所送的礼物,在不舍得丢下,所以带来物物交换。
厨房用具也让不少家庭主妇前往交换,当中有不少传统与好用的烘焙用具,虽然物物交换的价值不相符合,但主妇们换到心头爱,心里也很满足。
在除旧迎新时刻,往往搜出许多许多过气或是多余物品,以这种物物交换方式,把物品交到有需要者的手上,即有意义又环保。
“不要钱市集”也将在2月22日(正月十五),下午5时,于同个地点再次举办,也配合当天“舞动沙威”活动,让大家度过非一般的元宵节。
任何物品照单全收
物物交换不是“一换一”的等同交换,而是将手中物品获得“生命”的延续。
沙威文创社长骆英汉(46岁)说,此次的物物交换,并没有限制物品种类,公众可贡献任何物品,该社都照单全收。
“目前,我们还没有接收过不知如何处理的物品,例如有生命的宠物等等,同时会将所有未被人换取的物品,保存起来,待一次的物物交换活动使用。”
他说,前来物物交换的人不分年龄层与职业,但大多数是来自古来的街坊,一直支持邻里社区的活动。
郑凯聪也说,关于“物品再生”这个概念,可分为3个步骤,即物物交换、慈善捐赠和资源回收,让物品充分发挥其价值。
“在台湾和日本,人民的环保意识比较成熟,物物交换活动也较为常见,但在本地,环保意识还需继续推广给民众与下一代。”
吸引约200人“寻宝”
首次推动的物物交换活动,测试成功!
据了解,首次活动获公众的回响,吸引约200人参与物物交换,在上午10时至下午1时之间,共配对超过100件物品。
沙威文创社秘书郑凯聪(37岁)说,推动物物交换市集的活动,是于一个多月前所提出的概念。
他说,起初是拟订于元宵节的以书换书市集,但后来决定配合新春大扫除测试民众反应,提前举办该项活动。
“由于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预计在元宵节的第二场活动之后,物物交换市集会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与星期六续办。”
他说,经此市集让物品被寄予了第二次的“生命”,拥有全新的价值,且提倡“物品再生”是活动的核心概念。
书本未换走捐图书馆
未被换走的书本,将捐给沙威图书馆!
洪仙大帝丙申年福首理事会财政兼“舞动沙威”筹委会主席钟诒添(51岁)说,将把未“交易”的书本捐赠给该庙资助的沙威图书馆,让其藏书能更为丰富。
他说,该庙将2月22日在原地小巷的主办“舞动沙威”元宵节活动,也进行第二次“不要钱市集”物物交换活动。
“现场也有义卖100幅猴子画,卖画所得的半数将用于慈善,另一半则作为画家所得,目前已有30多名画家参与,参与者陆续有来。”
他希望民众能积极参与,届时现场也有美食街、创意市集等活动。
该庙理事会会长李玉然(70岁)、沙威文创社面子书负责人叶俊祥(32岁)、委员彭美山(62岁)与范安(67)也现身会场支持活动。
自行交换喜欢物品
转角遇到新主人!
踏入沙威文化巷,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小镇,在不要钱的市场,没有想赚取利益的商家,大家可自行交换任何喜欢的物品。
每个远道而来的人,带着林林种种的物品来交换,甚至是全新的物品,因不想浪费丢弃,家里又没地方置放,因此这项活动正是绝好的机会。
受访者说,这些“旧爱”虽然没有用处,但或许是他人所需要的,因此通过类似的活动,能帮助到他人,又能交换自己喜欢的物品,一举两得。
他们说,自己并没有抱着想要换到物品的念头,而是家里不需要的物品过多,将其丢弃又太浪费,因此便带来参加活动,让有缘人将它们带回家。
活动有意义
★张秀婷(33岁,书记)
我是从面子书了解到此项活动,就带了一些还未用过的奶瓶、餐具等的婴儿用品来交换参与活动。
这个活动很有意义,能让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转手到有需要的人手中,而自己在此次的物物交换活动中,意外换取到杯子、打蛋器等物品。
第一次参与
★杜秀嬅(50岁)
我参与过许多沙威文创社举办的活动,例如画壁画,这是第一次参与物物交换,非常新奇。
我带了一些家里用不着的物品来交换,例如烤面包机、拖把及打蛋器。
无意间发现
★王先生(67岁,退休人士)
我从新加坡到沙威,无意间发现这条巷子,这里的壁画非常漂亮,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新加坡并没有参与过类似的活动,因此感觉非常新鲜,我的朋友找到一件旧时的铁制煮食容器,但由于没有携带物品前来交换,所以给了“文化付费”,支持这项活动。
换有需要物品
★蔡女士(70岁,退休人士)
我的儿子常常出席沙威文创社的活动,从他那里得知有此活动后,便将家中没用到的鞋子、衣服、家电等物品带来,让有需要的人换取。
虽然自己在活动中没换到喜欢的物品,但是儿子有换到需要用的物品,而觉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