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放:藉誅殺洩密之名
總檢察長丹斯裡阿班迪“大刀闊斧”關檔不究首相納吉接受26億獻金的疑竇,各界對他的決策責議甚廣,但認為他護駕有功。此一案情拖磨了一年,卻在最后關頭被查出絕大部分款項已退還給沙地阿拉伯的金主,既然是無條件的獻金,納吉基于怎樣的考量而退款,這比當時接受獻金時的劇情更令人好奇。
許多問題由于一開始時沒有說清楚而逐趨腐爛,26億獻金如今即使是塵埃落定,仍然存有各種角度去質疑真相不是到此為止。阿班迪說,若有新的證據將重新開檔案繼續調查,但在大馬,公眾累計的印象是,此案若再有轉折,也是由總檢察長一錘定音,劃上休止符。
一馬公司的財務丑弊,牽帶爆出26億獻金,如今阿班迪要釜底抽薪,為阻截日后任何政府的機密再外洩,考慮修正1972年官方機密法令,加強對洩密的公務員、民眾和媒體的打擊力度,被告一旦罪成可判終身監禁。而過去拒絕透露消息來源的記者、助編及總編輯將面對新一輪的道德操守壓力。
阿班迪說,他對洩密罪行的懲治態度認真,不是開玩笑。政府會因為洩密而倒台,而知情權並不是憲法賦予的權利。“在一些國家,洩漏官方機密是一項非常嚴重的罪行,如在中國可被判死刑。”
他強調,新聞工作者若基于職業操守保護“線人”,以及拒絕透露消息來源,就有如跟企圖絆倒國家和威脅國家安全的線人合作。這類振振有詞的說法,向來是製造法律,面不改色的堂皇理由。
阿班迪此時的見地只是延續舊有的傳統慣例,以更嚴厲的法律阻止人們以身試火,以此保障政府的黑箱作業可以恣意妄行,不受公眾的檢視。這個在1MDB醜聞和26億獻金案爆發后提出來的建議反映了政府的危機意識,透露出洩密的內容的可靠性已對政府造成威脅。這項建議也替政府行政的透明度找到了掩蓋的理由。
越描越黑的泥沼
事實上,發生在政府體制內的弊端如果受到揭發,將可讓觸法者面對刑責,使后來者引為借鑒。但以洩密為由堵住醜聞,此舉將讓有意涉事者在官方機密法令的掩護下更加肆無忌憚。
嚴以言之,無論是1MDB事件還是26億事件,都不在官方機密中國家安全的範圍之內,涉事者若不受到應有的處置,才是國家的危憂。
許多問題的星火即使遭到戳穿,有關機構應本著問責心態作出明確交代,近年來的主要課題燃燒不熄,癥結在于當局以為草率的解釋可以蓋掉丑弊,殊不知自陷于越描越黑的泥沼。
總檢察長不能把所有的政府或高官的交易一概視為機密,否則便是藉誅殺洩密之名,為黑暗的世界指引一條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