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為主.力保氣節 製作天公座有禁忌
報導:蕭靖杺
(巴生12日訊)製作天公座,絕不能馬虎。
在福建人的眼裡,“天公誕”比農曆新年更重要,製作天公座的師傅為表對天公的敬意,在製作期間都會有許多禁忌。
在這個科技時代,傳統文化及文物漸漸式微,巴生地區卻有2位製作天公座的老師傅,分別是來自加埔二支峇都勿拉的許月娥和巴生的黃鈃發。
他們製作天公座超過20年,當時2人都是因為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接觸到製作技巧,如今收得數位年輕徒弟,讓這些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須在白天製作
製作天公座必須確保天公座的喜氣及陽氣不受到破壞,在製作期間,不得瞻仰任何往生者的遺容,避免破壞這些氣節,而且使用的材料也不得帶有太多白色,都需以紅色為主。
此外,製作過程通常在白天進行,因為白天陽氣足,製作時必須確保身體清潔。
在拜天公時,民眾一定要先換洗干淨且是喜氣顏色的新衣服,第一柱香要由家中長輩點上,以表對天公的尊敬。
黃鈃發:每年10月接受訂單
黃鈃發因處理廟務事宜時接觸到製作天公座這門手藝,學習後就持續多年接受訂單。
“我和太太及兩名徒弟每年10月就會開始收單,每次大概會製作300個1尺半至9尺的天公座,每天至少要工作8小時,才能把所有訂單趕在新年前完成。”
黃鈃發指出,中國的天公座分為永春、南安及安溪天公座,馬來西亞的則與永春天公座較為相似,都是分層式的天公座。
“安溪天公座則不一樣,它是半圓式的天公座,大馬比較常見的是已改良的永春天公座,但有時客戶需求,我們仍會順應他們的要求製作他們想要的天公座。”
他指出,傳統的天公座為單面式,隨著需求改變,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天公座都是雙面式,並分別有八仙、財神及玉皇大帝的裝飾。
“現在我每年都會轉換新的款式,會加入一些新年飾品及燈飾,讓客戶把天公座拿回家時,可以先做擺設,等到拜天公時才拿出來祭拜。”
接觸久了產生興趣
身為黃鈃發徒弟的楊吉順(18歲)及林孝順(17歲)則指出,3年前經過親友介紹,開始跟隨師傅學習做天公座,現在已經可以自己完成一個小天公座。
楊吉順指出,每年10月開始,他們便會和師傅一起趕工,初時只是為了要賺生活費,做久後開始有興趣。
“這門手藝已經不多人會,如果以後有人想要學,我也很樂意教。”
許月娥:隨丈夫學得好手藝
許月娥指出,她已逝世的丈夫是製作天公座師傅,在耳熏目染下開始接觸,而今她已從在旁協助到可以獨自一人完成製作。
她指出,3名外孫在數年前開始協助她製作天公座,當時他們也只是玩票性質,近幾年,隨著她的年齡漸長,外孫們漸漸接手。
她說,每年農曆七月鬼節後,她便開始接受訂單,每年僅接100至150張訂單,太多的話,她及外孫都做不來。
“因為天公座都是純手工製作,1個小的天公座需要2至3天的製作時間,更別說一個4尺高的天公座,至少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因此只接熟客的訂單。”
加上許月娥年事已高,每天僅能工作5小時,因此由3名外孫來做天公座的基底及骨幹架構,她負責將飾品等粘上去做裝飾。
現在,孫子們成為主要製作者,許月娥只是幫忙粘粘貼貼,看見手藝有人傳承,讓她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