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鵬:雜亂有章──一千首
馬來西亞音樂教父周金亮,唱歌、作曲、填詞製作是當然的,此外他為提拔新人當經紀、為音樂劇當編劇導演、定期為學生講課、為報章寫專欄、自己寫書出版。他發願今生要完成一千首歌,總是同時做著多項工作,卻還能偶爾和朋友吃吃喝喝。一個人幹嘛要做那麼多事情呢?我原本以為也許音樂路難,為了生計,后來我發現我完全錯了。
大家一般把我定位為詩人,因為曾用魔術設計詩歌朗誦,又有人稱“魔術詩人”,大概都認為我善于表演。但我也寫散文,最近在“學著”教散文創作班 ,也在學填詞、學編劇、學創作英文詩歌、學寫小說、辦文學活動。有人問我,我也問自己,一個人幹嘛要做那麼多事情呢?就在回答這問題時,我覺得誤解了周金亮。
我只是想把自己擅長的事,淋漓盡致地發揮。為什麼呢?因為想在人間留下腳印。
我四十,他六十,半生已過,大局已定,突然發現時間有限。你若太年輕不明白,去聽聽陳奕迅唱、黃偉文詞的〈陀飛輪〉。對很多人來說,人生不過雪泥鴻爪。但藝術家不同的是,人不在了,作品和精神或能永存。電影《莎翁情史》中莎士比亞的女友背叛他,他把以女友為主角的劇本撕毀,怨憤地說:“I could’ve made you immortal.” (本來我要賜予你永生的。)作品,是我們唯一和時間抗衡的武器。
我不是莎士比亞,才華也許有點,但不是天才,下一篇作品大概也不會是什麼曠世巨著。周金亮大概也不會說自己是天才,下一個作品大概也不會是經典金曲,但再下一個,可能就是了。
某友對我說,不認同周金亮堅持寫一千首歌的做法,覺得好歌能寫出一首就夠。但我們不是天才啊!也許要寫一千首,才會遇見那首傳世的。而某友其實已經回應了自己,因為他讚歎地說:“我不喜歡他的作品,不過,《農夫》實在太好了!”那大概是周金亮第五百二十幾首作品吧?我隨便猜的,也差不遠。有的作品就算不成經典,也會有知音。我的學生說喜歡我的兩首詩,我不敢告訴他說,那是我最不喜歡的兩首 。哈哈。
我就是這樣拼了,把僅有的才能搾盡,讓更多形式的作品接觸更多人,在人間留下印記。我意識到自己的動機后,猜測周金亮也是這樣的心態,我原以為的生計攸關,實在膚淺。
也許我還是膚淺,畢竟他比我年長二十歲,境界可能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