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室.周末架势堂 琴棋书画诗酒花 重返雅士生活
特约:子若
摄影:陈梓健
松风楼楼主严居杰医师
抵达之时,张碧华医师认真地与编辑人员,一同讨论她正在筹备中的一本诗集。师承“拉让诗人”已故吴岸和现代诗人王涛的她,平日爱以诗句抒发个人对家国人事物的所思所感。她不仅用医术医人,更以文字来医心、医国家,可说是活得非常用心。
在这本诗集里,不仅收录了她创作的数十篇诗作,还穿插了她的水墨画作,试图把诗和画的意境融入一书,煞是让人期待啊!跟张医师聊著聊著,眼前出现了她的医师儿子——严居杰。
这一回,他为配合我们的应节要求,特别穿上了红色汉服,还束起了长发。甫进来,脸带笑意的他端坐到了茶座前,以朱泥壸冲泡70年代甲级水仙给我们喝,边访问边品茶,当下的氛围是多么舒心。
至于严居杰的小儿子,因为所就读的华德福学校仍未开课,于是,一个男孩便如此无拘束在松风楼里跑着玩着,偶尔还帮忙整理楼里的座垫。看他时而近看,时而远望林里的种种,让我们见着了久违的“孩子似的自在快乐”。
自踏入松风楼到此时此刻,在我们眼前的,大致上就是严家平日的生活模式和景图。此外,两位医师也常常在家里拨弄琴弦,让深邃而沉稳的古琴声荡漾在屋里,飘散到林间去。对于现代忙碌的人而言,这样的生活是独特的,对他们来说,却是稀松平常。
在他们的生活里,除了有众人皆知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少不了古代文人雅士用以修身养心的七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而开辟“松风楼”的目的,是与众人分享他家的生活模式,给大家多一个活得更美,好的选择,做个真正的生活者。
天人合一森林治疗
十多年前,严居杰和父母亲只是经营位于吉隆坡甲洞的养正中医药诊疗中心,后来延伸出养生药膳服务,同时逐步地推动书法、太极、绘画、古筝等文化艺术活动,“当初就有个想法,若是医疗、药膳和文化三大部分发展到稳定阶段,我们就开发森林治疗。”
他说道,现代人口中所指的“森林治疗”,就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概念,“这意味着人们必须要回归到大自然,方能完全体会中医养生法的精神。”
众所周知,中医医疗与药膳对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但文化艺术又起著什么作用?严医师解释,中医是生活更是艺术化的,它与艺术有着相似的思维方式,需要人们去体验、去领悟,而并非逻辑思维得出的结果。
因此,一个中医师要体会到中医的内涵,必须活成什么样子呢?它的答案是:回到《黄帝内经》里上古之人的生活方式!《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为最早的中医医学典籍,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这本著作建立起中医的养生智慧,从而影响中医存在的思维。”这部养生宝典首次提出“天人相应”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全面且精辟的论述,所以,严医师指出,人们需要回到大自然里生活,而文化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黄帝内经》中所提及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亦成了后世的养生黄金教条。
壁虎乘风归松林
一路走下来,严医师与家人和友人陆续开设了全马第一间专业医师药膳馆“红曲馆”,还有推动以古琴为主的中华文化艺术活动的“大吕琴院”,积极迈向医疗、药膳和文化三方面的成功。
所有事情都有水到渠成的时候,由于朋友的关系,严医师不时都会来回关丹和吉隆坡两地,因此,有机会经过武吉丁宜(Bukit Tinggi)这个地方,“每次路经此地都是薄暮里的雨天,眼前尽是云雾缭绕,这是人间仙境呀!”他当时是这么想的:“如果这里可以住,是多么棒的一件事呀!”
殊不知,多年以后的因缘巧合下,位于武吉丁宜的Tanarimba的主人露西前去其中心接受药膳调理,因而得知这里有楼房要出售。他不看,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旋即爱上这片土地!”
在首次到访这楼房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话说,当时他打开工人房,霎那间,有只壁虎从里面往窗口跳出去,“它是乘风而过到窗外的松树上。”这个画面让他突然联想到宫崎骏具有环保意识的电影里头,一些动物和精灵出现时的状态,“正是这个样子!”
更深得其意的是,这个别有洞天的天地,完全符合他要开发森林治疗的愿景,于是,他下了决定把这片天地收购下来。这里后来就成了他的平日住所,如今,他更把家的楼下开辟成今时今日的“松风楼”!
鸟鸣山更静
日日充氧精神好
严居杰医师全家人搬进Tanarimba以后,觉得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心灵状态的提升;在绿树环抱的环境里,他能感受到天地间,还有松树、竹林一年的季候变化。
“我们原来担心这个地方太潮湿,后来发现不仅棉被不易潮湿,就连掉在地板上的枯叶也是干的。”经过仔细观察和理解后,他恍然大悟,原来这座森林的水流性好,即便每天下雨都不会潮湿。
“那是因为林里保留了许多大树,树根会吸水,而水分透过叶子蒸散到空气中,于是参天大树和土地间的中间部分是相当宜居的。”他工作如常,白天到诊所做好医师的本分,傍晚以后则回到家里“充氧”,如此一来,精神显得特别好!
“生活自然需要重新调整。”只是,好生活的定义之于每个人不一样,他大可买个好音响、大荧幕来看电影、玩游戏,“但,既然搬到了这里,一切得符合自然环境和状态呀!”
实践 《黄帝内经》养生
于是,他萌生建立“松风楼”的想法,“主要是想推出一个生活模式,能够真正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变化。”至于何以命名为“松风楼”?这栋楼房原来叫‘Pine House’(松楼),除了先前发生壁虎乘风而去的小插曲,严医师同时提到,自古以来,华夏美学的最高审美角度是听松风这件事。
“当风吹过松林间,它所产生的声音是那么细腻,人们惟有用心去聆听,才能听出松风声;这体现了美学要用心品味的原则,也符合形而上学的美学概念。”于是,最后决定将之取名为“松风楼”。
严医师正式在此地安居,也乐业起来了!住在此地,他觉得最舒心的一刻是,每天清晨都有好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发出鸣叫声,往往大约10分钟后就消失了,“仿彿是叫醒沉睡的林中人。”而每次雨天以后,都能看见浮云挂在林间,好像在游戏人间,“如此美丽景致达到《黄帝内经》里提及的养眼法。”
他顺带告诉我们关于《黄帝内经》里记载的其中一个养生法,就是着重于五官的薰陶,包括双眼要看美的东西,而松林间的景致,哪怕从一片落叶到一缕阳光,都是在喂养着眼睛;到了晚上时刻,更不缺蝉鸣声陪伴入梦乡;此外,这里头随时都嗅到植物散发的芬多精,精神不得不为之一振!
食物吃原味 少加工提味
对于味觉这件事,同时擅长烹饪的严医师亦有其看法,“在这个环境煮出来的食物,特别好吃!”他认为,这应该关系到食物的稳定性和负离子成分起著的效果,他还说,当这里的住户不多的时候,苹果切开后保持半小时都不会变色,“让我看傻了耶!”
这都是他在松风楼最真实的体会,他希望,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跟城里的人共同分享这一切。于是乎,去年年杪,母亲张碧华医师率先开启内丹功班,随后,松风楼也举办了《酒国梁山会松风》盛宴,严医师在其面子书里写到:这是一场药膳与葡萄酒的相遇!
近期内,他也会亲自主持一系列《黄帝内经》养生课程。他说,养正中医药诊疗中心开业这么多年,病人来来去去,很多都是重复的疾病,他不得不扪心自问: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好起来?在短短看病时间里,要如何告诉对方,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养生的方式?
《黄帝内经》是博大精深的一门智慧,在面向普罗大众时,严医师表示,他将以最轻易接触的饮食层面作为切入点,“我会带动参与者亲自体会食物的原味,而未必需要借助味精达到提味效果。在这种美食状态下,人们才懂得通过个人的味觉挑健康食物,而不是靠实验室的结果或是人们的传言,作为依据。”
工业社会另一种生活选择
《黄帝内经》同时特别强调生活起居的态度,“他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因此里头有句说到‘形劳而不倦’,其中带有入夜之后就不要再过于劳碌的意思。”
至于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就寝时间,严医师说,实际上,每个人的身理时钟不同,但按照《黄帝内经》的子午流注,人的作息到了太阳下山以后只适合做轻活动,等到需要入睡的时候就去睡吧!
未来,他特开办私房菜,这是为了“吃的意义”而开拓的一条路,“我们的团队会先寻找优质的食材,再以中医的角度将之研发成药膳,然后以精致料理的模式推荐给客户,这套私房菜包括开胃菜、主食、点心跟酒的相互配搭。”
“餐桌上,营养师会以营养角度分析每一道菜肴,用膳以后,食客也得提供评语,最终,我们会将所有内容结集成一本食谱,以把人在不同阶段对食物的需要,以及各种食物的个性一一记录下来。”
为此,他也到金马仑高原的和平农场(Terra Farm)学习人智学创办的“活力农耕法”(Bio-Dynamic Agriculture),“这么做也不是为了种菜卖菜,除了在松风楼做到自供自给的阶段,同时也让参与者亲身观察蔬菜的‘形、色、气’!”
直至目前为止,他希望,现在和未来开办的种种课程,让现代人看到至少生活能有变化。在这个工业化强盛的时代,人们需要发掘,原来还可以有另一种生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