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声梦影 鲁勾:计程车风云
在伊朗极端政权统治下,导演嘉化巴纳希坐了几年牢,还被禁止拍片20年,但他走法律漏洞,拍了3套片,完成后记忆棒藏在蛋糕中偷运出国参展发行。为避免殃及池鱼,工作人员一概不挂名。第1部《这不是电影》在家里拍,第2部《闭上的窗帘》在度假屋拍。现在第3部赢得柏林影展金熊奖的《德士德黑兰》(Taxi Tehran)顾名思义,是在计程车中拍摄,巴纳希自己充当司机,开车在伊朗首都兜游载客,车上安装3部微型录影机,纪录乘客百态。计程车虽小,竟也成了一个国家政经及文化的缩影。
一开场是乘客争辩如何处分两个抢劫失手被捕的家伙。前座男的说︰“应该判他们死刑。”后座女的插嘴︰“这未免过重了吧,他们可能是环境所逼才铤而走险呢,该先了解情况。”男问︰“听你语气如此苦口婆心,你是当老师的吧?”女的犹豫一下才承认,然后问︰“那你呢?又是在哪高就?”男的不肯明说,只道是打某种散工的。后来他先下车,临走时丢下一句︰“我是强盗!”
导演开车接客
影片以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但观众很快就察觉,这不是真的纪录片,伊朗最著名的导演,竟然被生活所逼要开车接客,已是很大的讽刺。乘客的上落也有一番巧妙安排,彼等的身分也有象征意义。其中卖盗版光碟的小贩,象征著伊朗和海外影坛唯一的联系──胡迪阿伦的《午夜巴黎》、奴利比契谢兰的《从前在阿纳东利亚》和最新的美国电视剧。两个惊险地捧著一缸金鱼准备去放生的老妇,象征过去,同时也可回渊到导演巴纳希的成名作《白汽球》,故事是小女孩去买金鱼。
揭露牢狱梦魇
导演的小姪女,则象征著伊朗的未来。她一出场,就责怪巴纳希驾辆破车来接她,令她很没面子。小姪女也在学习拍片,是学校功课,老师要她遵守一些教规,反映了这国家电检之无稽,例如英雄好汉必须要有胡子之类。
人权律师出现时,影片则转向揭露伊朗的政治逼害及导演本身的牢狱梦魇。但影片大多时候保持轻松,包括一场拍车祸伤者,唯恐即将呜呼,就向巴纳希借手机录影遗言,确保妻子的继承权,送院后验出伤势没那么严重,妻子仍不断打电话给巴纳希追索录影片段,“可能将来会用到”,令人哑然失笑。
《德士德黑兰》拍法很像卡罗斯大米的《十》,但后者比较精粹。《德士德黑兰》主题则涵盖面较广,这么侷促的空间也能拍到,这点已令人佩服。
巴纳希在禁拍期偷拍的前两部作品都相当沉郁,这部调子却变成轻松,大概他意识到,在暴政之下不嬉皮笑脸,还真找不到活下去的勇气。
寄自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