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縱貫線.檳城吹響藝術號角 入遺效應帶動回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北馬縱貫線.檳城吹響藝術號角 入遺效應帶動回流

藝術領域百花齊放,將令檳城的多元文化更添魅力。
藝術領域百花齊放,將令檳城的多元文化更添魅力。

報導:蔡愛卿
2008年喬治市入遺的效應至今仍在持續,其中一個受影響的領域就是藝術界。入遺效應加上街頭藝術被熱捧,以及喬治市節慶提供的平台共同發酵之下,近幾年來檳城藝術風氣重新被帶動起來。



資深藝術收藏家李凱律師發現,近年不只有本土藝術家回流,越來越多外地藝術家到檳城來尋找機會。除了舉辦畫展外,也有人長駐檳城創作,在檳城打造藝術空間。這種熱烈氛圍與一度低落的藝術風氣比起來,不同往日而言。

他受訪時說,檳城的藝術發展在馬來西亞算是比較早的,最初的藝術家都是從外國入口,外來才有本土藝術家出口到國外。最早來到檳城的藝術家,包括多位我們所說的第一代畫家,或先峰畫家,例如蔡天定、郭若萍、許西亞等人,都是從中國來的。

李凱(左)常支持鼓勵有潛質的年輕畫家,圖為他在街頭藝術家的畫展上開講。
李凱(左)常支持鼓勵有潛質的年輕畫家,圖為他在街頭藝術家的畫展上開講。

他說,這些第一代畫家,有些在中國已接受過西方美術教育,他們的到來對本地藝術風氣推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來才出現在本地出生的第二代藝術家。



他說,檳城曾經是中國著名畫家的必經之地,大名鼎鼎的徐悲鴻、張大千都曾經在檳城舉辦畫展,當年的藝術風氣可說是非常蓬勃。不過在二戰結束過后,情況漸漸起了變化。

他說,七十、八十年代可說是最低潮的時期,很多檳城孕育出來的藝術家都離開家鄉,到外頭去尋求發展。他們不是南下到吉隆坡或新加坡,就是到更遠的外國去找更多發展的機會。

他認為,除了入遺、街頭藝術與喬治市節慶,2008年大選的政權更迭也有一定影響。這股風氣醞釀起來后,不只曾經離開的藝術家回流,還吸引了本來與檳城完全沒有關係的藝術家,這點令他本人也頗為驚訝。

多元文化為檳添魅力

李凱認為,國內外藝術家都到檳城來,使藝術領域百花齊放,將令本來就以多元文化見稱的檳城更添魅力。本地人不該排斥任何國家來的藝術家在檳城創作。

他說,回顧歷史,檳城一直是個海納百川的國際港口,在這裡進出的不只是貨物,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正因為這樣才造就今日我們所見到的多元文化。

他說,許多檳城人從小在多元文化氛圍中長大,不會覺得有甚么特別。但是對于許多來自單一文化國家的人來說,這種豐富的文化很 特別以及充滿魅力。多元文化也是喬治市入遺的因素之一。

大環境「養」不起藝術

雖然藝術風氣已經帶動起來,但檳城依然欠缺“養”得起藝術的大環境。藝術家想要靠賣作品生存,不能只靠檳城的收藏家。

李凱說,他常常告訴畫家們,可以來檳城創作,但藝術作品必須去其他地方賣。這是目前依然存在的現實環境,檳城缺乏“養”得起藝術的大環境。

他說,跟吉隆坡比起來,檳城的收藏家不多。而且吉隆坡除了華裔 收藏家,也有不少友族收藏家,他們都是撐起藝術市場的重要因素。

他說,因為教育的原故,發展中國家普遍缺乏欣賞藝術的風氣,因此一般上收藏家也不多。不過相信隨著國家繼續進步,這種情況會得到改善。

至于檳城的藝術風氣究竟能維持多久,他認為這很難說,這得視我們如何去保溫。這股風氣不會一下子消失,但是否能長久也很難說。

文藝界圈子小卻友善

自2013年起在檳城經營冉阿末畫廊的吉隆坡藝術家符芳俊認為,檳城文藝界圈子很小,大家基本上互相認識。好像他那樣從外地來的人,只要認識到其中一個文藝圈的人,很快就可以擴展自己的交友圈。對他來說這是檳城環境友善的一面。

因為檳城是北馬最繁榮的城市,符芳俊才會來到這裡,並住在喬治市。但這座繁榮城市又兼具小鎮特點,就是範圍不大。他喜歡在喬治市時不需要開車,只需步行或騎腳車就可以到達不同地點。在吉隆坡的話,就做不到這點。

他喜歡檳城民間團體的強大能量,能吸引外地的文藝工作者到來。這些民間團體包括古跡信託會與藝術教育機構,多年來自發在民間推動他們所相信的理念。

他說,檳城現在不論是政府或民間,都有更多的錢投放在文化藝術領域,例如得到州政府支持的喬治市節慶、日本基金會、Think City有限公司等。也有人肯投資在藝術空間,這一切都會吸引更多藝術家到檳城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