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纵贯线.槟城吹响艺术号角 入遗效应带动回流
报导:蔡爱卿
2008年乔治市入遗的效应至今仍在持续,其中一个受影响的领域就是艺术界。入遗效应加上街头艺术被热捧,以及乔治市节庆提供的平台共同发酵之下,近几年来槟城艺术风气重新被带动起来。
资深艺术收藏家李凯律师发现,近年不只有本土艺术家回流,越来越多外地艺术家到槟城来寻找机会。除了举办画展外,也有人长驻槟城创作,在槟城打造艺术空间。这种热烈氛围与一度低落的艺术风气比起来,不同往日而言。
他受访时说,槟城的艺术发展在马来西亚算是比较早的,最初的艺术家都是从外国入口,外来才有本土艺术家出口到国外。最早来到槟城的艺术家,包括多位我们所说的第一代画家,或先峰画家,例如蔡天定、郭若萍、许西亚等人,都是从中国来的。
他说,这些第一代画家,有些在中国已接受过西方美术教育,他们的到来对本地艺术风气推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才出现在本地出生的第二代艺术家。
他说,槟城曾经是中国著名画家的必经之地,大名鼎鼎的徐悲鸿、张大千都曾经在槟城举办画展,当年的艺术风气可说是非常蓬勃。不过在二战结束过后,情况渐渐起了变化。
他说,七十、八十年代可说是最低潮的时期,很多槟城孕育出来的艺术家都离开家乡,到外头去寻求发展。他们不是南下到吉隆坡或新加坡,就是到更远的外国去找更多发展的机会。
他认为,除了入遗、街头艺术与乔治市节庆,2008年大选的政权更迭也有一定影响。这股风气酝酿起来后,不只曾经离开的艺术家回流,还吸引了本来与槟城完全没有关系的艺术家,这点令他本人也颇为惊讶。
多元文化为槟添魅力
李凯认为,国内外艺术家都到槟城来,使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将令本来就以多元文化见称的槟城更添魅力。本地人不该排斥任何国家来的艺术家在槟城创作。
他说,回顾历史,槟城一直是个海纳百川的国际港口,在这里进出的不只是货物,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今日我们所见到的多元文化。
他说,许多槟城人从小在多元文化氛围中长大,不会觉得有甚么特别。但是对于许多来自单一文化国家的人来说,这种丰富的文化很 特别以及充满魅力。多元文化也是乔治市入遗的因素之一。
大环境「养」不起艺术
虽然艺术风气已经带动起来,但槟城依然欠缺“养”得起艺术的大环境。艺术家想要靠卖作品生存,不能只靠槟城的收藏家。
李凯说,他常常告诉画家们,可以来槟城创作,但艺术作品必须去其他地方卖。这是目前依然存在的现实环境,槟城缺乏“养”得起艺术的大环境。
他说,跟吉隆坡比起来,槟城的收藏家不多。而且吉隆坡除了华裔 收藏家,也有不少友族收藏家,他们都是撑起艺术市场的重要因素。
他说,因为教育的原故,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欣赏艺术的风气,因此一般上收藏家也不多。不过相信随着国家继续进步,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至于槟城的艺术风气究竟能维持多久,他认为这很难说,这得视我们如何去保温。这股风气不会一下子消失,但是否能长久也很难说。
文艺界圈子小却友善
自2013年起在槟城经营冉阿末画廊的吉隆坡艺术家符芳俊认为,槟城文艺界圈子很小,大家基本上互相认识。好像他那样从外地来的人,只要认识到其中一个文艺圈的人,很快就可以扩展自己的交友圈。对他来说这是槟城环境友善的一面。
因为槟城是北马最繁荣的城市,符芳俊才会来到这里,并住在乔治市。但这座繁荣城市又兼具小镇特点,就是范围不大。他喜欢在乔治市时不需要开车,只需步行或骑脚车就可以到达不同地点。在吉隆坡的话,就做不到这点。
他喜欢槟城民间团体的强大能量,能吸引外地的文艺工作者到来。这些民间团体包括古迹信托会与艺术教育机构,多年来自发在民间推动他们所相信的理念。
他说,槟城现在不论是政府或民间,都有更多的钱投放在文化艺术领域,例如得到州政府支持的乔治市节庆、日本基金会、Think City有限公司等。也有人肯投资在艺术空间,这一切都会吸引更多艺术家到槟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