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用简体字幕 港无线接万宗投诉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新闻用简体字幕 港无线接万宗投诉

新民主同盟周二到无线电视抗议,质疑无线此举乃“清洗”香港本土文化。
新民主同盟周二到无线电视抗议,质疑无线此举乃“清洗”香港本土文化。

(香港24日综合电)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TVB)旗下电视台在播放普通话(华语)新闻时,出现简体字字幕,在香港社会触发新一轮汉字繁简争议。



TVB数码频道周一(22日)将高清翡翠台改为J5台,并在晚上8点半黄金时段播放普通话新闻时,被民众发现使用的是简体字字幕,新闻画面中出现的图表说明等也都使用了简体字。

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截至周二下午5时共收到逾万宗投诉,内容为不满J5台于黄金时段播放普通话新闻及使用简体字。当局表示会按既定程序处理有关投诉,又指现时中英文字幕的表达形式,免费电视牌照未有规管,由电视台自行决定。

新安排提供更多选择



无线电视发表声明强调,香港乃国际城市,新安排既可为各方观众提供更多选择,亦可照顾不同观众需要。

无线声明指,本月22日开始J5台与翡翠台完全分途广播,之前明珠台的普通话新闻已安排于J5播出,翡翠台和24小时互动新闻台则继续为观众提供配以繁体字字幕的广东话新闻,在J5播出的普通话新闻则配以简体字字幕。

香港《苹果日报》报导,无线旗下“明珠台”的普通话新闻节目启播23年来,所有图表和动画文字一直都用繁体字,且在为粤语以外的语言配中文字幕时也都使用繁体字。

有网民称,既然TVB是香港电视台,就应该使用粤语和繁体字字幕。部分本土派人士更连串抗议行动,包括发起一人一信行动向通讯局投诉,并于周二午到无线抗议,批评无线滥用大台地位,清洗香港本土文化,而非以香港观众利益为先。

繁简之争成港社会敏感话题

繁简之争近来成为香港社会的敏感话题。

去年12月,香港教育局提出关于小学中文科的咨询文件,提及学生除了学习繁体字外,还应具备认读简体字的能力。

一些人士和团体随后表达不同意见,中文大学本土学社发言人刘颖匡称,改课纲是“大一统”的政治理念,中国大陆是想借语言文字融合香港政治。浸会大学前语文中心副教授胡燕青甚至称,“为简体字花费课时,不如多学习一首唐诗”。

2月,足球明星大卫柏罕的妻子维多莉亚宣布即将在香港开设新店,却没想到因使用简体字翻译意外引发中港网友论战。15日,香港教育局宣布,香港所有中文教育课程均以繁体字为主,现在的咨询没有计划、也没有打算强推简体字,所有指“政府要推简体字”的说法均属没有根据的谣传。

推广简体字的运动,最早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视之为有助基层学习、帮助扫盲之举,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起大加推广,简体字取代繁体字成为规范汉字。

争取数码频道中国落地权

中国近年积极推动电视数码化,去年全国数码电视已覆蓋3亿户。有分析指,今次J5台以普通话新闻及天气报告配合简体字幕与图表,相信为赶上中国数码电视普及步伐,争取数码频道落地权,以高质素画面重新吸引观众。

2004年无线首获中国落地权,利用广东省有线电视网络播出,但仅限只有翡翠台及明珠台,但每逢有敏感题材时需即时屏蔽。

感被背叛TVB粉丝落泪

一篇题为《妈与妈的TVB》文章周二在网上流传,部落客Mayi撰文称,其母亲是TVB忠实粉丝,周一晚J5播放普通话新闻时,她正从厨房步出客厅,目睹电视内容时,表情“带狐疑与委屈”。

Mayi回复《苹果日报》记者查询表示,其母是典型的TVB迷,一直收看前称高清翡翠台的J5频道,“老人家习惯好难改,看惯了不会转”。由于她只懂广东话与繁体字,周一晚却从熟悉的电视画面中耳闻目睹陌生语言与文字,感到委屈被背叛,激动得即时落泪。

中官媒斥浅薄无知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二发表标题为“繁简之争莫让‘乱花’迷了眼”的署名文章,指繁简体非先天对立,不应附有政治含义。

文章又批评香港激进反对派以繁体字历史悠久为名,鼓吹“文化优越论”,把繁简强分优劣甚至当作身份标签,只能说太过浅薄无知。

文章称,香港学生认读简体字,不但可以拓宽阅读面,未来也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又指“今天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多见简体字的使用,为的也是跟中国大陆市场接轨。而身为中国特区的香港,却对简体字格外敏感,岂不怪哉?”。

倪匡:见残体打冷颤

香港《苹果日报》报导,名作家倪匡则直指简体字为“残体”,“正体是由甲骨文进化,残体才是倒退”,会繁体自然会看简体,毋须另行学习。

他指文化无侵略性,只有接不接受,“电视台出现残体就不看它”,又称自己曾收到简体字版《红楼梦》,“打开见到残体打个冷颤,即刻给回他”。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