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文:我是華人,也是馬來西亞人(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王振文:我是華人,也是馬來西亞人(下)

多元種族,是這片土地美麗的地方,也是其醜陋之處。



美麗,在于我們每天早餐可以選擇吃乾撈麵、椰漿飯或是印度煎餅,共享美味,共同生活;醜陋,則因其不幸淪為許多政客玩弄于股掌之間的政治籌碼,挑撥離間,使得種族關係暗流洶湧。

結果,爭取基本人權往往被扭曲為煽動種族情緒。就連認為電影該尊重歷史,也會被貼上種族主義的標籤。

為了避免種族情緒一發不可收拾成為暴力衝突的導火線,近年來有網民積極推動“去民族化”運動,打出“我不是華人,我是馬來西亞人”、“我不是馬來人,我是馬來西亞人”等口號,主張把民族身分擱一旁,才能達致真正的“一個馬來西亞”。



然而,我想很多人搞錯了。“一個馬來西亞”的核心價值應該是“求同存異”,而非“同化”;是“尊重”,而非“忽視”。

就像八度空間多年前拍攝的國慶廣告《Merdeka Rasa Sayang》:不同種族的舞者、不同民族的樂器、不同膚色的表演者,交匯起來卻是如此地和諧,令人感動。

不同文化,共舞一曲,這才是“一個馬來西亞”的精神所在。

丟了文化,還剩下什么?

種族和諧,是馬來西亞人共同追求的夢想,但這不該是拿民族身分做典當換來的。

去民族化,抹殺掉的不僅僅是“華人”兩個字,或 C-I-N-A 四個英文字母,而是整個族裔的文化與存在。

民族身份不能丟

很難想像,把文化都丟了,“一個馬來西亞”的馬來西亞人還剩下什么?把文化統統抹殺掉,我們又還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呢?

我是華人,也是馬來西亞人。我嚮往“一個馬來西亞”,但請別逼我丟棄我最引以為傲的中華文化。誰叫我丟棄了?那為何我不能自豪地說“我是華人”呢?

很多人也許會苦口婆心地勸說:哎唷,人家都把我們看作“外來者”,有事沒事就趕我們回中國去了,還華人前華人后的,豈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只會讓種族關係更緊繃嗎?

那我就不解了:如果有人聽見“華人”就感覺不爽,究竟是要怪我執著于維護自身的華族身份,還是要怪對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呢?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上则新闻 吳樹:黃惠康無懼飛刀 下则新闻 合理收費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