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母語機會別錯失
教育部宣佈優先處理雪州25所逾半學生為華裔的國中,將華文課納入正課的措施,並會陸續在全國擁有相同條件的國中推行有關措施,為華社和重視華文教育者帶來長盼已久的好消息。
大部分曾在國中求學的華裔生,都會對須在艱難環境中學習母語的過程有深刻體會,他們除了必須等到課後才能學習母語,也面對華文教師短缺,常常沒教師授課的情況。
來得正是時候
1952年教育法令條文闡明,只要有家長提出要求,每班有至少15名學生,校方就得為學生開辦母語班。至於能否被納入正課,過去是由校長決定。
目前,國民小學的華文與淡米爾文母語班已逐漸以國小華語課計劃(BCSK)和國小淡語課計劃(BTSK)取代,並納入KSSR正課,因此,檢討國中華文班的授課方式,也來得正是時候。
國中母語師資不足,因此採用母語班方式授課,不過,母語班一般是聘請校外教師或退休教師執教鞭,每小時津貼60令吉;據了解,這個數字15年來沒調整過。
先確保師資足
國中面對華文科老師不足情況,教育部在把華文課納入正課前,先得確保華文科的師資足以應付需求,包括培訓更多師資及調整師訓名額,讓國中能有符合資格的華文老師執教,同時,教育部也應該檢討華文科教師的師資津貼。
課後母語班的上課時間和環境往往欠佳、學生在放學後已感到疲累,有些還要上補習班,或因交通問題無法留在學校上課,種種因素都影響學生修讀華文的興趣。
在華文課納入正課後,學生們,尤其是華裔子弟,要把握在正課學習母語的機會,並扭轉中學生報考華文科人數逐年減少的趨勢,以讓華文教育積極正面發展和讓中華文化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