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吉:流言蜚语背后的情绪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朝吉:流言蜚语背后的情绪

春节间,一篇《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贴文成为热点。这个帖子描述上海女孩随她的男友到江西的农村吃年夜饭,沿途走入中国内地的农村落后景象,情绪因为要用没抽水马桶的茅坑已经崩溃一半。最后到吃年夜饭,看到那桌面上不锈钢盘子,黑坨坨的几盘菜,上海女孩彻底崩溃,第二天马上回上海,并绝情的和江西男友分手。



因为一顿饭而分手,看似有点夸张。在农历新年举国回乡过年时,这个故事又夹杂着长久以来中国存在的地域歧视,城乡差距,当然勾起了大家的共鸣与评论。另外一篇返乡日记:《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经微信、微博转发,也引起大家热烈讨论。这类记述散文是目前中国媒体热邀的文体,邀请读者在回乡后,把自己的所思所见,形成文字,虚虚实实,夹带着个人感受,点击率爆棚。

《病情加重的东北农村》描述农村的礼崩乐坏。村中老人无人奉养,儿子媳妇虐待,乃至于故意延迟救治,让老人提早往生,省麻烦分家产;村里的女人在微信中,勾搭外地人,密谋组团“约炮”(即出轨);父亲快要死了,儿子却用政府的低保金打麻将逍遥,都是农村败坏、道德沦丧、男盗女娼、触目惊心的“纪事”。中国农村人口大量出走,农村空了,农活没人做,只剩老人、妇孺、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丛生,这也是许多外出的游子农民工永远的担忧。这篇文章也引起更多人描写自己农村的变化,评论延烧不断。

相信“真实”却成迷信



结果经过媒体“查证”,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是虚构的(Fiction),撰写者都表白没去过该地,不过是发挥想像力之作,故事情节有些是听来,有些是报章报导过的,当然少不了艺术加工。大家仿彿松了一口气,发现这是冒名的纪实(non-fiction)的虚构之作,而以为真实情况并没那么糟糕、夸张。原来勾起自己的不安、惭愧,乃至于罪过,就这样一抹而过。

大家对“真实”的相信,已经接近迷信也成了行销手法,几乎所有打着“从真实案例改编”,或“一个真实的故事”口号的电影及小说都卖得特别好。在日常阅读里,我们阅读他人“真实的人生”,是一种想像别人比较自己的方法。江西故事虽然虚构,但是背后的情绪确是普遍的。

一个农村青年渴望与城里的女孩结婚,却羞耻于自己的出身。过去在这类故事的叙事传统中,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即男女之间可以为了爱情或共同的理想,不计较彼此的出身,乃至于还有激烈的私奔情节。这在当代喝着珍珠奶茶,开口闭口“呵呵呵”的时代男女眼里,已经是愚蠢神话的代表。生活就是物质,如此而已。东北故事所描写的农村景象败落也如此,农民工建设了都会城市,却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被迫把小孩老人搁在家乡任由自生自灭,而自己在千里之外赚取人民币。这个人民币,只让他们看到贫富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是一条鸿沟。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