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吉:流言蜚語背後的情緒

春節間,一篇《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的貼文成為熱點。這個帖子描述上海女孩隨她的男友到江西的農村吃年夜飯,沿途走入中國內地的農村落后景象,情緒因為要用沒抽水馬桶的茅坑已經崩潰一半。最后到吃年夜飯,看到那桌面上不銹鋼盤子,黑坨坨的幾盤菜,上海女孩徹底崩潰,第二天馬上回上海,並絕情的和江西男友分手。

因為一頓飯而分手,看似有點誇張。在農曆新年舉國回鄉過年時,這個故事又夾雜著長久以來中國存在的地域歧視,城鄉差距,當然勾起了大家的共鳴與評論。另外一篇返鄉日記:《春節紀事: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經微信、微博轉發,也引起大家熱烈討論。這類記述散文是目前中國媒體熱邀的文體,邀請讀者在回鄉后,把自己的所思所見,形成文字,虛虛實實,夾帶著個人感受,點擊率爆棚。

《病情加重的東北農村》描述農村的禮崩樂壞。村中老人無人奉養,兒子媳婦虐待,乃至于故意延遲救治,讓老人提早往生,省麻煩分家產;村裡的女人在微信中,勾搭外地人,密謀組團“約炮”(即出軌);父親快要死了,兒子卻用政府的低保金打麻將逍遙,都是農村敗壞、道德淪喪、男盜女娼、觸目驚心的“紀事”。中國農村人口大量出走,農村空了,農活沒人做,只剩老人、婦孺、留守兒童,社會問題叢生,這也是許多外出的遊子農民工永遠的擔憂。這篇文章也引起更多人描寫自己農村的變化,評論延燒不斷。

相信“真實”卻成迷信

結果經過媒體“查證”,發現這兩篇文章都是虛構的(Fiction),撰寫者都表白沒去過該地,不過是發揮想像力之作,故事情節有些是聽來,有些是報章報導過的,當然少不了藝術加工。大家仿彿鬆了一口氣,發現這是冒名的紀實(non-fiction)的虛構之作,而以為真實情況並沒那么糟糕、誇張。原來勾起自己的不安、慚愧,乃至于罪過,就這樣一抹而過。

大家對“真實”的相信,已經接近迷信也成了行銷手法,幾乎所有打著“從真實案例改編”,或“一個真實的故事”口號的電影及小說都賣得特別好。在日常閱讀裡,我們閱讀他人“真實的人生”,是一種想像別人比較自己的方法。江西故事雖然虛構,但是背后的情緒確是普遍的。

一個農村青年渴望與城裡的女孩結婚,卻羞恥于自己的出身。過去在這類故事的敘事傳統中,有一種浪漫的情懷,即男女之間可以為了愛情或共同的理想,不計較彼此的出身,乃至于還有激烈的私奔情節。這在當代喝著珍珠奶茶,開口閉口“呵呵呵”的時代男女眼里,已經是愚蠢神話的代表。生活就是物質,如此而已。東北故事所描寫的農村景象敗落也如此,農民工建設了都會城市,卻因為戶籍制度的限制,被迫把小孩老人擱在家鄉任由自生自滅,而自己在千里之外賺取人民幣。這個人民幣,只讓他們看到貧富以及城鄉之間的差距是一條鴻溝。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